第199章 承露殿深思

作品:楚国一统华夏|作者:公孙楚骏|分类:历史|更新:2025-11-08 12:21:39|字数:6482字

夜漏已深,郢都的喧嚣渐渐沉入睡乡,唯有宫城深处的承露殿还亮着一盏孤灯。青铜灯盏里的灯油燃得正旺,映得殿内梁柱上的龙凤纹饰忽明忽暗,殿外的夜风声似有若无,更添了几分寂寥。

熊旅独自坐在铺着软垫的案几后,面前没有堆积如山的奏章,也没有军机要务的简牍,只整整齐齐摆着七件物件。他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最左边那卷竹简,竹面上还留着孩童稚嫩的刻痕——那是长子熊审七岁时写的《劝学篇》,虽字迹歪扭,却字字认真,末尾还画了个歪脑袋的小人,据说是他自己在灯下苦读的模样。

“审儿如今已能代朕批阅郡县文书了。”熊旅低声自语,嘴角泛起一丝笑意。十五年前他初到这个时代,还是个穿着粗麻布衣裳、连楚国文字都认不全的少年,如今长子都已长成半大的少年郎,眉眼间竟有了几分他的沉稳。

指尖移向旁边一卷泛黄的海图,绢帛边缘已有些磨损,上面用朱砂和墨笔标注着密密麻麻的航线,从云梦泽一直画到东海之滨,甚至在最东边画了个奇形怪状的岛屿,旁边用小字写着“日出之所”。这是次女芈璇玑的手笔,那丫头自小就爱跟着水师的船出海,十岁时便说要画出天下所有的海。

“璇玑前日还说,想带船队去探探那日出之岛。”熊旅拿起海图,借着灯光细细看着。当年他不过是随口提了句“地球是圆的”,这孩子竟记了这么多年,如今楚国的水师已能横渡东海,想来用不了多久,她的梦想便能成真。

案几中央斜放着一支小巧的木箭,箭杆上刻着一朵栀子花,箭镞是用青铜打制的,磨得锃亮。这是三女芈瑶的箭,那丫头性子最烈,不爱红妆爱武装,十二岁便能拉得开三石弓,去年围猎时还射中了一头梅花鹿,回来时骄傲地把鹿角挂在了自己的帐前。

“瑶儿的箭法,怕是连禁军的神射手都比不上了。”熊旅轻轻转动着木箭,想起芈瑶每次射中靶心时,眼里闪烁的光芒比阳光还要耀眼。他当年推广的流水线锻造法,不仅让楚军的兵器越发精良,连孩子们的玩物都沾了光,这青铜箭镞的工艺,放在十五年前,怕是只有楚王的亲卫才能用得上。

一支箭旁是个巴掌大的药碾,石质细腻,碾槽里还残留着淡淡的草药香。这是四女芈清的心爱之物,那孩子自小体弱,却偏偏迷上了医药,常常跟着太医令泡在药圃里,这药碾便是她亲手打磨的,说要“碾尽天下疾苦”。

“清儿昨日还送来她配的驱虫药,说要给南方郡县的百姓用。”熊旅拿起药碾,入手微凉。他带来的那些卫生防疫知识,经芈清和太医令的推广,已让楚国的疫病减少了大半,去年南方水患,竟没像从前那样爆发瘟疫,这其中,少不了这孩子的功劳。

药碾边立着个缩小的马槊模型,槊杆是用坚韧的柘木做的,槊首镶嵌着黄铜,虽只有尺许长,却做得栩栩如生。这是五子熊涛的物件,那小子生得虎背熊腰,性子却最憨直,最大的梦想就是跟着父亲出征,说要“荡平天下不服者”。

“涛儿上个月偷偷跟着禁军校场操练,被他母亲发现,罚了抄书。”熊旅哑然失笑,指尖在槊首上轻轻一弹,发出清脆的响声。他推行的募兵制和常备军制度,让楚军的战斗力今非昔比,如今的楚国,早已不是那个偏安南方的诸侯国,而是能与中原诸国争雄的强国,这背后,是无数像熊涛这样渴望建功立业的热血男儿。

马槊模型旁散落着几枚算筹,象牙质地,打磨得光滑圆润。这是六子熊昭的宝贝,那孩子自小就对数字敏感,三岁时便能数清府里的牛羊,如今更是能凭着算筹算出各地的赋税收支,连负责财政的官员都常来向他请教。

“昭儿算出来的新税法,比廷尉府的老吏还要精准。”熊旅拿起一枚算筹,放在指尖转动。他引入的十进制和复式记账法,让楚国的财政状况越发清晰,国库也日渐充盈,这其中,熊昭的天赋帮了大忙,有时候他都忍不住想,这孩子莫非也是穿越来的?

最右边是个不起眼的木头箱子,榫卯结构,做得严丝合缝,箱子上还刻着简单的机关,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这是最小的儿子熊正做的,那孩子才六岁,却最爱捣鼓这些“奇技淫巧”,常常把家里的器物拆了又装,这箱子便是他花了三个月做出来的,说要用来“装天下的秘密”。

“这小子的心思,比谁都活络。”熊旅拿起木箱子,试着拨弄了一下机关,只听“咔哒”一声,箱盖应声而开。他带来的那些物理化学知识,或许太过深奥,但这种简单的机械原理,却被孩子们玩出了花样,宫里的不少器物,都被熊正改得更加好用。

七件物件,七个孩子,像七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他在这个时代的岁月。熊旅放下木箱子,靠在凭几上,望着殿顶的承露盘——那是他仿照记忆中的样式建造的,虽不能真的承接“仙露”,却成了郢都的一道奇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楚国一统华夏》,方便以后阅读楚国一统华夏第199章 承露殿深思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楚国一统华夏第199章 承露殿深思并对楚国一统华夏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