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延正在清点战利品,头也没抬:“无妨,带了多少人?”
“三千。”
“够了。”姬延放下手里的账册,指了指地图上的函谷关,“秦军新败,必然会加固关卡。你带一千人去佯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他又转向赵二,“你带五百亲卫,跟我走密道,去端他们的烽火台。”
赵二眼睛一亮:“又来这招?痛快!”
韩将看着两人默契的样子,突然觉得——或许,押注周室,真是个明智的选择。他低头看了看姬延分给他的粮草清单,上面的数字比秦国许的三座城实在多了。
夜色降临时,韩军的攻城声在函谷关下响起,火把映红了半边天。姬延带着亲卫钻进密道,里面又黑又窄,只能容一人通行,赵二走在最前面,用刀鞘探路,忽然停住:“天子,有动静!”
姬延示意众人熄灭火把,侧耳细听——前面传来脚步声,还有人说话:“……武王说了,今晚定要夺回阳城,让姬延好看。”
是秦军的巡逻兵!姬延打了个手势,亲卫们立刻握紧武器。等那两个巡逻兵走过拐角,赵二突然扑上去,捂住一人的嘴,姬延则反手锁住另一人的喉咙,干净利落,没发出一点声响。
“搜身。”姬延低声道。赵二从士兵怀里摸出块令牌,眼睛一亮:“是烽火台的通行令!”
姬延接过令牌,嘴角勾起一抹笑:“省了不少事。”
密道的尽头连着烽火台的后厨,几个炊事兵正围着灶台喝酒,没注意有人摸了进来。赵二捂住最近那人的嘴,其他人立刻效仿,转瞬就解决了所有守卫。姬延走上烽火台的顶层,那里的哨兵正伸着脖子看函谷关的战况,被姬延从背后一脚踹翻。
“点火。”姬延下令。亲卫们立刻点燃烽火台里的干柴,不同于秦军的狼粪烟,他们在柴里混了硫磺,燃起的火焰是刺目的蓝色,在夜空中格外显眼。
“这是……周室的信号火!”函谷关的秦军守将看到火光,顿时慌了——烽火台被占,意味着后路可能被切断。他顾不上韩军的佯攻,连忙调兵回援。
而此时,姬延已经带着人从另一侧的密道撤离,赵二还不忘往烽火台的柴堆里扔了几个油布包,确保火势能烧到天亮。
“天子,咱们这是去哪?”赵二边跑边问,夜风灌得他嗓子发哑。
“回阳城。”姬延的声音在风中很稳,“秦军回援函谷关,阳城周边的防备就空了,正好趁机收复周围的村落。”
亲卫们跟着他在夜色里疾行,脚步声惊起林间的飞鸟。赵二忽然想起刚认识姬延时,这个周天子还得靠他护着才能从西周国逃出来,再看看现在,指挥起千军万马都游刃有余,忍不住问:“天子,您以前……是不是也干过这种事?”
姬延脚下不停,嘴角却难得勾起一丝弧度:“以前?大概吧。”他想起前世在丛林里执行任务的日子,和现在竟有种奇妙的重合。
回到阳城时,天刚蒙蒙亮。魏使正带着人分发缴获的粮草,见姬延回来,连忙迎上去:“天子,韩国那边传来消息,秦军果然撤回函谷关了!”
“意料之中。”姬延接过他递来的水囊,喝了一大口,“让百姓们放心回村,告诉他们,周室的军队会保护他们秋收。”
话音刚落,城外就传来一阵欢呼——原来是周边村落的百姓听说秦军退了,都带着自家种的蔬菜来看望周军。有个老汉捧着筐新摘的茄子,对着姬延就跪下了:“天子啊,可把您盼来了!秦军在时,连种子都抢,现在终于能安心种地了!”
姬延赶紧扶起他,心里忽然涌上一股热流。前世在部队,他保护的是家国;如今在这战国乱世,他守护的是这些百姓的安稳。不同的时空,竟有着相同的重量。
赵二在一旁看得直乐,捅了捅姬延的胳膊:“天子,您看,他们都认您这个周天子呢!”
姬延望着眼前攒动的人头,有抱孩子的妇人,有扛着锄头的农夫,还有像老汉一样捧着蔬果的老人,突然觉得,那些在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谈判时的尔虞我诈,都有了最实在的意义。
“赵二,”他转身道,“把剩下的秦军甲胄都整理出来,分给村里的壮丁,教他们些基础的格斗术。”
“哎!”赵二响亮地应了一声,转身就跑。
姬延看着他的背影,又望向远处的田野——稻穗已经泛黄,再过些时日就能收割。他知道,秦武王绝不会善罢甘休,更大的仗还在后面。但此刻,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听着田埂上的笑语声,他忽然觉得,再多的艰难险阻,都值得。
夕阳西下时,阳城的城头上插上了新做的“周”字旗,风吹过旗面,猎猎作响。姬延站在旗旁,手里摩挲着那面缴获的秦军帅旗,忽然对韩将道:“告诉韩王,下次合兵,咱们去打宜阳!”
韩将眼睛一亮:“真的?”宜阳是韩国的旧地,被秦国占了多年。
“当然。”姬延的目光落在西方,那里的晚霞正烧得热烈,“不止宜阳,所有被秦国占去的土地,咱们都要一一拿回来。”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城楼下,赵二正教村里的孩子们用木棍练习扎马步,欢笑声飘得很远,和城头的风、田里的蛙鸣,织成了一曲安稳的歌。姬延知道,这只是开始,但只要这歌声不停,周室的希望就不会灭。
喜欢我在大周是天子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我在大周是天子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