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京城变了天。
疯批七王妃,在太子殿下的澄心堂诗会上,以一首“铁甲葬于衰草”的无题诗,力压群雄,夺得魁首,获赐“紫云端”——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夜之间飞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茶馆里的说书人唾沫横飞,将柳惊鸿描绘成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绝世才女;闺阁中的小姐们半信半疑,一边鄙夷着她的“疯病”,一边又忍不住偷偷传抄那首意境苍凉的短诗。
最有趣的,是市井间的赌局。前一天,赌的是七王妃会不会在诗会上发疯被赶出来;后一天,赌局就变成了七王妃下一次会作出什么样的惊世之作。
对于这一切,柳惊鸿本人,正坐在自家院子的葡萄架下,面无表情地看着眼前两个“不速之客”。
左边一个,是太子派来的。一个面白无须的老太监,姓黄,据说是宫里最懂文房四宝的专家,奉太子之命,特来“指点”王妃如何使用和保养“紫云端”。此刻,他正摇头晃脑,口若悬河,从砚台的石品讲到雕工,从前朝的历史讲到太子的恩宠。
右边一个,是长公主派来的。一个膀大腰圆的嬷嬷,姓周,说是长公主心疼七王妃身子单薄,特意送来一盅“十全大补汤”。那汤装在食盒里,盖子盖得严严实实,但一股子诡异的药味,已经飘了出来。
绿萼站在一旁,手心里全是汗。
黄公公名为指点,实为监视,那双小眼睛就没离开过王妃身上。周嬷嬷名为送汤,可谁都知道长公主恨毒了王妃,这汤里没准放了什么要命的东西。
柳惊鸿打了个哈欠,似乎完全没听进黄公公的“教诲”。她伸出手指,点了点那个黑漆漆的食盒。
“这汤,闻着就苦。”她皱着鼻子,一脸嫌弃。
周嬷嬷皮笑肉不笑地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这可是殿下特意为您寻来的方子,用了十几味珍贵药材,大补元气。”
“哦。”柳惊鸿点点头,忽然转头对黄公公说:“公公,你说了这么半天,口渴了吧?”
黄公公一愣,下意识地点头:“是……是有点。”
“那正好。”柳惊鸿指着那盅汤,笑得天真烂漫,“这汤大补元气,你喝了,下午讲起来肯定更有劲。来,周嬷嬷,快给黄公公盛一碗,让他也补补。”
周嬷嬷的脸,瞬间绿了。
黄公公的笑容,也僵在了脸上。
“这……这如何使得?”黄公公连连摆手,“这是长公主殿下给王妃您的恩典,奴才怎敢……”
“有什么不敢的。”柳惊鸿把脸一板,“太子殿下让你来教我,你就是我的先生。我孝敬先生,天经地义。周嬷嬷,你是没听见我的话吗?还是说,这汤……有什么问题?”
她最后一句话,语调轻飘飘的,眼神却像刀子一样,扎在周嬷嬷身上。
周嬷嬷冷汗都下来了。这汤里确实加了料,不是剧毒,但喝下去足以让人上吐下泻,在床上躺个十天半月。这是长公主的命令,要让柳惊鸿“病”得顺理成章,错过后面几次重要的宫宴。
她怎么也没想到,柳惊鸿会来这么一出!
“王妃说笑了,这汤……这汤是温补之物,男子喝了怕是……怕是会燥热上火。”周嬷嬷绞尽脑汁地找借口。
“上火?”柳惊鸿故作惊讶,“那更得喝了!黄公公从宫里大老远跑来,定是受了风寒,喝点热汤发发汗,正好驱寒。再说了,太子殿下派公公来,是让他尽心尽力地教我。你这汤要是让他上火病倒了,岂不是耽误了太子殿下交代的大事?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
一顶“耽误太子大事”的帽子扣下来,周嬷嬷的腿都软了。
黄公公也吓得不轻,他只是个来监视的,可不想掺和进长公主和七王妃的神仙打架里。
“王妃,奴才……奴才身子骨好着呢,不碍事,不碍事。”
“不行!”柳惊鸿态度坚决,甚至站了起来,亲自去揭那食盒的盖子,“尊师重道,是我南国之礼法。今天这汤,你们俩,必须有一个人喝!”
她一手叉腰,一手指着汤碗,那架势,活像个在菜市场逼人买菜的泼妇。
院子里的气氛,诡异到了极点。
两个奉命前来耀武扬威的奴才,此刻被一碗汤逼得进退两难,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周围的下人们想笑又不敢笑,一个个憋得肩膀直抖。
最终,还是黄公公机灵,他“扑通”一声跪下了。
“王妃饶命!奴才知错了!奴才不该在王妃面前卖弄,奴才这就滚,这就滚!”他说完,连滚带爬地就往外跑,仿佛身后有鬼在追。
周嬷嬷见状,也吓得魂不附体,把食盒往地上一扔,跟着就跑了。
柳惊鸿看着他们落荒而逃的背影,撇了撇嘴,重新坐下,拿起一块绿萼刚切好的瓜,啃了一口。
清甜的汁水,冲淡了空气中那股子药味。
“王妃,您真是……”绿萼看着地上的狼藉,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眼睛里全是小星星,“太神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