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天咱们要聊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重量级人物——赵盾。这位老兄可不是一般的盾牌,他是晋国的人形盾牌,既能挡箭又能治国,堪称春秋版的多功能瑞士军刀。让我们穿越回两千多年前,看看这位盾牌哥是如何在晋国政坛上翻云覆雨的。
一、名字由来:老爸的盾牌情结
话说赵盾他爹赵衰(这名字起的,听着就衰),是晋文公重耳流亡时的铁杆跟班。当年重耳在外流浪十九年,赵衰一直不离不弃,堪称春秋版忠犬八公。后来重耳回国即位,赵衰自然也跟着发达了。
赵衰给儿子起名,据说是希望儿子能像盾牌一样保护家族。这名字起得可真够直白的,要是搁现在,估计得叫赵防弹衣赵金钟罩了。不过你还别说,这名字还真应验了,赵盾后来确实成了晋国的人肉盾牌,挡下了不少明枪暗箭。
有趣的是,赵盾的字是,合起来就是。听着像不像某种防具品牌?孟盾牌,春秋军工品质,值得信赖!要是当时有广告,估计赵家能靠这个发家。
二、职场生涯:从实习生CEO
赵盾的职场生涯堪称春秋版的杜拉拉升职记。他爹赵衰死后,赵盾继承了老爹的职位,但一开始也就是个基层干部。不过这位盾牌哥可不是吃素的,很快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政治才能。
当时的晋国国君晋襄公一看:哟呵,这小赵可以啊!于是破格提拔,让赵盾当了中军元帅,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兼总理。这一下可把其他老臣给气坏了,尤其是那个叫狐射姑的,心里直嘀咕:我狐家世代为官,凭什么让这个盾牌小子爬我头上?
但事实证明,晋襄公眼光毒辣。赵盾上任后,把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力蒸蒸日上,堪称春秋版的改革开放。他还特别重视法制建设,制定了赵盾之法,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依法治国实践之一。
不过赵盾也有个毛病——太爱加班。据《左传》记载,他经常夙夜匪懈,也就是没日没夜地工作。这要搁现在,绝对是个996的忠实拥护者。他的下属们估计都在背后吐槽:领导这么拼,让我们这些摸鱼党情何以堪啊!
三、废立国君:史上最霸气的
赵盾职业生涯中最劲爆的一幕,莫过于他废立国君的骚操作了。晋襄公死后,太子夷皋年纪太小,赵盾觉得让个小孩当国君不靠谱,想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
这操作放在今天,相当于公司CEO觉得董事长儿子太年轻,想让他叔叔来当董事长。这胆量,这魄力,简直了!可惜赵盾的计划被夷皋他妈穆嬴给搅黄了。这位母亲天天抱着孩子在朝堂上哭闹,活像一出现实版的妈妈再爱我一次。
赵盾被哭得头皮发麻,最后只好妥协:行行行,让你儿子当国君还不行吗?于是夷皋即位,就是晋灵公。但这位灵公长大后,简直是个混世魔王,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灵公的奇葩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在高台上用弹弓打路人取乐(春秋版绝地求生);因为厨师没把熊掌炖烂,就把厨师杀了(这吃货当得也太残暴了)。赵盾多次劝谏,灵公不但不听,还派刺客去杀他。
刺客一大早潜入赵盾家,发现赵盾已经穿戴整齐准备上朝了。刺客一看:天还没亮就准备上班?这也太敬业了吧!感动之下,竟然不忍心下手,自己撞树而死(这大概是史上第一个被加班文化感动的刺客)。
灵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请赵盾喝酒,暗中埋伏刀斧手。赵盾的司机提弥明察觉有诈,赶紧带着老板跑路。灵公放出恶狗追咬,提弥明徒手搏犬,壮烈牺牲。这段故事后来被改编成各种版本,有的说赵盾是始祖,有的说这是最早的保镖救主桥段。
最后赵盾的堂弟赵穿实在看不下去了,把灵公给杀了。按说国君被杀,赵盾作为执政大臣应该追究责任,但他只是让赵穿去把襄公的弟弟黑臀(这名字起的,真够随意的)从周王室接回来当国君,就是晋成公。
孔子后来评价这事说:赵盾弑其君。意思是赵盾虽然没亲自动手,但作为执政大臣默许了这件事,就等于他杀的。这话把赵盾气得够呛:我冤啊!比窦娥还冤!不过这也让赵盾在历史上留下了的名声,堪称春秋版的背锅侠。
四、生活趣闻:严肃政客的反差萌
别看赵盾在朝堂上一本正经,生活中却有不少趣事。比如他特别注重仪表,每天上朝前都要把朝服熨得平平整整,胡子梳得一丝不苟,堪称春秋版的时尚先生。
他还特别讲究饮食礼仪。有一次请客吃饭,上的熊掌没炖烂,他当场就把厨子训了一顿。不过和灵公不同,他只是训斥,没要人命。厨子后来改进工艺,发明了赵氏炖熊掌的秘方,据说要用文火慢炖三天三夜。这要是开个连锁店,估计能成为春秋版的海底捞。
赵盾还有个怪癖——特别讨厌别人在他面前打喷嚏。据《韩非子》记载,有个大臣在他面前打了个喷嚏,赵盾当场脸色就变了:你是对我有意见吗?吓得那个大臣赶紧解释:大人明鉴,臣只是鼻炎犯了!这大概是最早的职场喷嚏禁忌记录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