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兴欣然同意,当即下令释放清军降兵,只留下少数精锐编入义士队伍。洪承畴则根据自己对清军布防的了解,绘制出北京周边的防御图,交给朱慈兴:“多尔衮病重,清廷内部混乱,如今正是收复北京的最佳时机。”
此时,郑成功的大军已抵达河北境内,与北京的义士们形成夹击之势。朱慈兴拿着防御图,与郑成功、洪承畴一同商议进攻北京的计策。洪承畴建议:“紫禁城守卫森严,硬攻伤亡太大,不如先夺取北京外围的通州、顺义等重镇,切断紫禁城的外援,再派人潜入城中,策反清军士兵。”
朱慈兴深表赞同,同时提出:“我们可利用玛雅星图预测的月食之夜,发起总攻。月食之时,天色昏暗,正好可借助‘烟雾弹’掩护,突袭清军阵地。”
几人一拍即合,当即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月食之夜如期而至,郑成功率领大军从正面进攻通州,洪承畴则利用自己的旧部关系,策反了通州城内的清军守将,兵不血刃地拿下通州。朱慈兴则率领义士们,趁着月食的昏暗天色,用烟雾弹掩护,潜入顺义城内,与城内的抗清义士里应外合,顺利夺取顺义。
短短十日,明军便收复了北京外围的所有重镇,兵锋直指紫禁城。多尔衮得知消息后,气急攻心,咳血不止,不久后便病逝于睿亲王府。顺治帝年幼,清廷群龙无首,大臣们纷纷主张求和。
朱慈兴却不愿给清军喘息的机会,他按照《百战奇略》中的“乘胜追击”之计,率领大军对紫禁城发起总攻。洪承畴则站在城下,劝说守城的清军士兵:“清廷已亡,何不归降大明,保全性命?”
守城的清军士兵本就无心抵抗,见洪承畴归降后受到礼遇,纷纷放下武器,打开城门。朱慈兴率领大军进入紫禁城,当他走到太和殿外时,看到郑成功正站在殿门前,手中捧着一面大明的龙旗。
“朱先生,我们成功了!”郑成功激动地说道。朱慈兴走上前,与郑成功一同将龙旗插在太和殿的屋檐下。龙旗在风中飘扬,映照着两人的笑容,也映照着无数明军士兵和百姓的欢呼。
战后,朱慈兴将《百战奇略》交给郑成功,让他按照书中的兵法整顿军队,同时派人将讨饭碗送回南京的明孝陵,供奉在朱元璋的陵前。他则带着洪承畴,前往福建安抚百姓,将玛雅的农业技术与大明的耕作方法相结合,帮助百姓恢复生产。
数月后,福建的百姓们迎来了丰收,田野里到处是金黄的稻谷和玉米。朱慈兴站在田埂上,看着百姓们喜悦的笑容,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在密西西比河的漂泊,想起了赤色巨岩下的玛雅秘藏,想起了刘伯温的机关术,更想起了无数为抗清而牺牲的义士。
“先生,郑将军派人来请您回南京,商议收复北方的大计。”一名士兵走到朱慈兴身边,恭敬地说道。朱慈兴点了点头,转身向远方望去。夕阳下,大明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他知道,收复大明河山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百战奇略》的指引,有团结一心的同胞,有跨越时空的文明智慧,他们定能实现大明复兴的梦想。
他握紧手中的蓝色晶石碎片,碎片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柔和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这段跨越千年的传奇——从刘伯温的机关术,到玛雅人的星图智慧,再到无数人的坚守与抗争,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大明的火种得以延续,让华夏的文明得以传承。
喜欢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