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真的很杨修,但弘农杨氏子弟写出这么一篇文章,还是十二三岁的时候写的,实在是令人惊愕。
刘协想起了杨彪这老头,心想那时候杨彪是不是死了,不然以弘农杨氏四世三公,关西经学世家的身份,杨修绝不可能写这样的东西,还让它传遍了天下。
知道了这篇文章,那些被刘协遗忘的政治本能开始重新复苏,他瞬间就明白,为什么太学还能有个医学院,“刘协”可以是医学院的院长,也明白了一路之上那些太学生们讨论的律法课程和数学课程都是哪里来的。
皇帝打压了天下儒学。
明白这一前因后,他心胸激荡。
更让他震撼的,还是学子们提到的杨修另一篇《讨袁氏檄》。
四世三公,荣耀无比的汝南袁家,在刘协记忆中,哪怕袁绍被曹操斗败了,也就袁绍和他直系家族败落,整个大家族是没有被全灭的。
而在这里,袁家依旧在洛阳被董卓屠戮,但是四世三公荣耀不在,都被杨修在这檄文里扒了个底朝天。
什么大汉忠臣?分明是勾结何进,引来董卓,意图颠覆大汉的内部逆贼。
还有他袁绍、袁术,都是不尊王命,私自联结朝臣,也不行好自己职责的逆臣。
何进和十常侍那些事,都发生在刘协有记忆的时候,只是后来他先后被不同人挟持,活下来都很难,再复盘过去也没有意义了。
见到在这里,袁家的荣耀外衣被层层扒下,导致大汉倾颓的罪首也被审判,刘协此刻的心情,无人能懂。
太学生们既然能如此吹捧杨修,那就说明朝堂处理掉了袁家。
这很好,真的很好。
心情太过激烈的刘协就站在那里没动,知道聊天的学子们发现他,赶紧纷纷喊“院长”。
有大胆的学生还问到:“院长,您能不能求求陛下,别让我们这些学生去给你们医学生做试验了,你们医学院的那谁,扎针老找不准穴位!虽然有华大夫和张大夫旁边看着,但也真的很难捱啊!”
完全没有这身体记忆的刘协轻咳两声,“谁给你扎的,你把名字报给我。”
得到学生名字的刘协表达了一番自己回去找学生谈谈的意思,也没好意思继续听人聊天了,缓步在太学逛着。
他看见了那座高大闪亮的钟楼,看见了年轻有活力的学生,也去医学院,看见了放假仍不忘刻苦练习的学生,其中有一位就是那位扎针技术太差被投诉的。
但是看人对着小人那么认真扎的样子,刘协能说什么,还不是只能鼓励。
他就这么在太学待到了天黑,这才回家。
一回去,仆人就说家里来了客,是弘农王。
听见是刘辩,刘协眼睛都亮了,加快脚步往里走。
刘辩死的实在太早了,让刘协经常也想不起何皇后对他的差劲,只记得兄弟二人在一起苦苦支撑的那些短暂时光。
看见抱着女儿坐在厅里喝茶的刘辩,刘协泪水挤满眼眶。
“兄长!”
眼前人和记忆中的兄长很不一样,毕竟他记忆中的兄长死的太早了,根本没有长大的机会。但看着他,刘协似乎真的看到了自己所熟知的刘辩长大以后的样子。
如果兄长还活着,想必也会是这样一个温柔平和的好哥哥吧。
温柔平和的好哥哥刘辩抱着孩子,对着刘协笑了笑。
“怕伯和你装没看见我的请帖,大哥亲自上门给你送。前两个月,大侄女的生日礼金你就没交,这次二侄儿的,不许不来。”
什么礼金?
刘协被失而复得的亲人蒙蔽住的脑子开始回神。
他还琢磨这话是什么意思,边上的老仆忍不住了,说道:“弘农王,您的长女生辰,哪年我们院长没去喝酒送礼金啊,可您也不能给孩子一年过两次生辰啊,第二次还连酒席都不办!”
老仆目露谴责。
一年过个阳历、农历生日也就算了,他们院长又不是不会送礼金,但凡他办个酒,刘协能去吃点酒菜,这钱刘协也会出。
结果刘辩连办个酒席都抠了不办,还要刘协礼金送到,这也太过分了!
刘辩一点不好意思的神情都没有,理所当然道:“他这做叔叔的是长辈,心意到了就好,人不需要来,我这也是怕耽误伯和你的事!”
虽然见到中年人兄长,刘协很高兴,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会忽然就没那么高兴了。
他看着坐在他府上,叫了一桌饭菜,抱着孩子吃饭的刘辩,想了想也还是在圆桌上坐了下来,拿起筷子夹菜。
吃着饭,刘协总是忍不住想起过去那些事,问刘辩:“兄长,您还记得张让吗?”
跟后面被董卓挟持,被西凉军挟持的经历比起来,张让在刘协的记忆中,真的可以算是温和无比的大好人了。
强行蹭饭的刘辩头也不抬道:“记得,怎么了。”
刘协:“我只是想起来了过去那些事,觉得眼前现在这一切,都和做梦一样……庄子梦蝶,我也分不清楚,现在这样好的大汉,是我在做梦,还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