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就在根据地内部的大秦兵械所,很多其他的东西,需要等整个国内的局势都稳定下来才可以开发。
在他们终于有了一个自己全新国家之后,也终于有精力重新打开那些《大秦山河社稷图》,去探寻矿产来建设发展。
彻底没有了身份包袱的吴奎带领科考队,主动向上申请,请求去落星城考察。
他还是放不下那朵地图上的金莲。
上面批准了,同意他带一支队伍来落星城。
城里的书记接待了他们,他们也拿出落星城这里所有的县志和资料,带着队伍先去拜了山神庙。
落星城的山神是章邯,大秦十年天降陨石在这里,太子小白于此筑城,秦始皇特意调了章邯来此,落星城一城单独由咸阳指派官员管理。
在太子小白和章邯的带领下,小小的落星城在华北平原上建起,给城里带来了人口和会各种技术的工匠,城内外的百姓也忙碌又平和。
为了感念章邯,在章邯去世后,大秦四十年,当地百姓为他建了庙,后面朝代变化,庙宇也多少受过一些破坏,但是每每安定下来,当地人就会修缮庙宇。
当地领路的老人介绍:“在我们的传说里,因为仙莲占了我们的地,所以占据的耕地产出的粮食,它都自己记下,我们落星的老百姓平时不可以上山,但是遇到灾年,就可以上山砍树觅食。
因为仙莲镇守在这里,所以这里水火不侵,地震也不敢来闹腾。”
从山神章邯庙出来,大家该去落星山了。
站在城里,仰头看着高高大大,圆弧完美的落星山,考察队也有人惊叹。
“怎么会有这么完美的山?一点漏缺都没有!大自然的力量太神奇了!”
吴奎不吱声,这是不是大自然的力量,他觉得说不好。
说着,老人声音又低了下来:“42年大旱,整个河南都闹饥荒,我们这里也闹,所有的河全都没水,地下能打上来的水也不多,只有落星山还是绿的。
那一年,所有人都上山去了,不止我们这里,逃难来的老乡都上山了,那么绿的山啊,被我们吃的,都光秃秃了。”
说到这个话题,考察队也沉默下来了。
他们还以为是春天还没到,所以这里山上叶子都掉光了,原来是前些年的时候,这里所有的植物,都被那场饥荒里的灾民吃了。
还是落星城书记拍拍大爷的肩膀,安慰道:“都是为了活着。我们吃光了落星城的树和草,以后我们给它种回去!”
吴奎问大爷:“山上真的跟传说中一样,什么动物都没有吗?”
大爷点头:“山上全是树,进去还能看见里头有枣、有柿子,却连一个吃草的都没有。”
团队里有人皱眉:“没有动物,那这里的生态都是如何维系发展的?”
还有人琢磨:“山上还是绿的,说明山里面有水,你们没试着去山边上打井吗?”
大爷笑了,指着山道:“山边上的水井,从秦时候开始,到晚清,一有大灾就有井,光是什么都没有的废井,都有几十口了。”
到了山边上,真和大爷说的一样,扒一扒就能看见以前的古井。
跟着过来的一个历史方向的队员赶紧掏出相机先拍摄,再拿出笔记本记录。
其他人则是开始地表观测,地貌分析,采集土壤。
拿锄头挖一挖,采土壤的队员就发现了明显的不对。
“吴老师,这山上的土,和这地上的土,明显就不一样啊!”
按理来说,山和土地表层那都是地表,刨除掉一些岩石,土壤成分差别不会很大,可偏偏,他们一挖山,出来最外层那几厘米的相似,一刨开,就能发现山上的土和地上的土都截然不同。
一看颜色就不一样,这里的地都是棕褐色或者灰黑色,比较紧实,但是山上的土,是灰黄色的,比较松散。
不对劲,真的不对劲。
考察队各自你看我,我看你,然后闷头就开始勘测。
经过对整座山一个月的勘测,从山顶到山脚,他们可以确定,这座山,外面两三米,都是黄河的泥沙,而里面,根据他们在不同方向上挖出来的坑,已经确定的是下面埋着是煤炭。
不比山西的煤炭品质差的上好煤炭。
这个结论上报上去,先不管其他,吴奎申请清理掉所有的黄河泥沙,咱正是发展国内工业的好时候,把煤炭都先挖出来用掉先。
等着上面批复回答的时间,考察队也在一边整理记录,一边唠嗑。
“挖开表层的土,发现里面都是黄河的泥沙,再挖开黄河的泥沙,发现里面都是煤炭,这大秦,用黄河泥沙埋煤矿,闲的没事做吗?”
“秦皇帝小白不是什么劳民伤财的皇帝,说不定不是他干的。”
“可我们出来随身带着所有朝代史书,从大秦翻到大清,也没看见有朝代干打捞黄河泥沙的事。”
“难不成,是某一个阶段经年累月沙尘暴,把黄土高原的泥沙吹到落星山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