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会在山的西北堆积,你怎么解释整座山那么平均分布的黄土?”
“还有还有,我们来的时候,山光秃秃的,连树根都被吃光了,但是我们把黄土挖出来,土下面都是煤,也没看见水,这植物到底怎么长的?”
“这里还据说是落星之处,原来落的是天外煤炭?”
聊着聊着,大家不由得聊到了一些传说的源头去。
“这黄河的泥沙,不可能是被沙尘暴吹来的,也不可能是黄河泛滥,只能是人为的。”
“可我们现在都做不到大量打捞黄河泥沙,在那个时候,光是捞泥沙,那得死多少人?”
“还要把黄河的泥沙全都运到这里来,只为了埋煤,这不吃饱没事干吗!”
“我看过秦皇帝的笔记资料,他这么一个对农业,冶金都很有心得的皇帝,不至于会干这种劳民伤财的无聊事。”
“是啊,煤炭都能用的,他不如就地取材全挖了做燃料,何必还要用土埋上……”
怎么也想不通这些泥沙的考察队们很快就有别的事要做了,上面批了同意,挖煤炭来解决能源问题要紧,所以第二天他们就组织来清除泥沙。
既然已经发现是黄河的泥沙,考虑到它的松散性质,一边清一边挖不合适,全部清除再挖更好。
挖下来的泥沙可以烧砖,也可以加入秸秆,运去就近需要的地方,改善盐碱地表,都是大秦书上试验过的,总之不会浪费。
动员之下,一共挑出了三千多人,大家在春天之前,一起热火朝天挖泥沙,半个月不到,就挖出了地下的煤。
外头的黄泥没了,看着地下的黑乎乎,依旧弧形完美的煤炭,工程队继续上,开始规划如何挖煤。
没挖黄土之前,从山的一边到另一边,他们测量的最长距离是512.8米,最高是489米。
作为山来说,不大,但是在落星城这个平原上平地起山,它真的很显眼,一般小区的七层住宅楼也就二十四米左右呢。
现在清掉了黄土,只剩里头的煤炭,煤炭山最远距505米,最高485米,它是个很完美的球冠,完美到大家都觉得不正常。
套用刻板公式来计算一下,如果地下没有,而这地上部分包括里面都是煤炭的话,煤炭储量都大概在一亿吨以上,是个中等偏上,具备工业开采价值的煤炭了。
不说了,挖。
开挖了没两天,他们就发现,煤炭层大概也就三米厚,底下还有东西。
清除掉一小块地方的所有煤炭,把上面煤的碎渣也都擦掉,吴奎看见了地下的透明材料。
透过这个,他能看见里面的地。
他深吸口气,再次转身去打报告。
报告,煤炭也是外层,请求全部清理掉!
清掉一小块地方半人高的煤炭后,他们这些人就能通过坚硬的透明材料,看到里面隐约是有东西的,但因为现在外面密布的都是煤炭,光传不进去,因此里面有什么,完全也看不清楚。
等到煤炭清理掉大半,哪怕里面坚硬的材料会反光,他们也能看见里面藏着一个巨大的,形似莲花的东西。
这个透明材料的东西,他们现在手头上的工具完全都敲不碎,但是不妨碍他们对这玩意儿有个“保护罩”作用的认知。
它是保护里面那个玩意儿的,而外面一层层什么煤炭、黄土,植物,都是给它的掩护。
本来表层黄河泥沙的来源就解释不通,不是地表生成的煤炭更是说不清楚。
工程队和本地居民一边挖,一边怀疑人生,同时旁边章邯的山神庙每天都香火旺盛。
想想落星城的起源,天降星子,落地成莲,吴奎静静抽了一支烟,转身继续往上打报告,一个是申请继续挖,但是内部材料他们搞不明白,还申请武装保护。
在上面收到消息,几大人物都亲自过来视察的时候,落星城的煤炭也已经都清理掉了,每天风吹日晒的,煤炭碎渣也都被风吹掉,现在整个外部的透明坚硬材料都干净的不行。
于是赶到这里的人还没到落星城,远远的在路上,就看到了阳光下格外璀璨的透明半球。
从北京赶到这里的人全都看愣住了。
没想到,时隔多年以后,他们又再次被颠覆了一遭世界观。
下了车赶往“山脚”,工程队看见来人后全员兴奋,吴奎拿着笔记上去报告。
他们来这里的各种调研,挖掉一层又一层的震惊,现在外面这个罩子一样完全不认识的材料,还有里头的“大秦仙莲”
“之所以确定这是史书上记载的那一个,一是因为根据各种资料记录,落星城这里之前都是平地,是有了天降陨石之后,才有的城市。
二是因为在落星城往那边的角上,我们发现了里面了刻碑……”
刻碑上刻着的,是“大秦落星城天星研究处”。
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碑,上面刻着不同代号,代表不同材质,还可以看见从秦朝遗留下来的开采工具和他们的开采痕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