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工作室成立

作品:超感应用|作者:丿殇灬轩逸|分类:其他|更新:2025-11-01 04:47:24|字数:6684字

笔记本电脑硬盘凄厉的吱嘎声,如同垂死鸟类的哀鸣,在寂静的寝室里显得格外刺耳。计算机协会的副会长张涛,一个瘦高个、戴黑框眼镜的青年,此刻正脸色惨白地瘫坐在王哲对面的椅子上,双手死死攥着自己的头发,眼神里充满了绝望。

“完了……全完了……”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毕业论文……一年的实验数据……还有……还有我攒了好几年的代码库……都没了……”

王哲没有说话,只是冷静地看着桌上那台已经无法进入系统的老旧笔记本。硬盘指示灯如同濒死的心脏,不规则地微弱闪烁几下,最终彻底熄灭。这是胖子李壮牵线搭桥的结果——张涛,就是那个在食堂宣讲比特币的“怪人”,在听闻王哲“神乎其技”的电脑维修能力后,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带着他最重要的“身家性命”找上了门。

张涛的身上散发着一种长期泡在机房和实验室特有的味道——咖啡因、泡面调味包和机箱尘埃的混合体。他的手指纤细,指甲修剪得很干净,但指关节处有长期敲击键盘留下的薄茧。此刻,这双手却因为恐惧和懊悔而微微颤抖。他的黑框眼镜滑到了鼻尖,镜片后是一双因熬夜而布满血丝的眼睛,那里面此刻没有任何“去中心化革命”的狂热,只有项目功亏一篑的恐惧和心血付诸东流的茫然。他是一个典型的、将自我价值寄托在代码和数据世界的技术精英,而世界的崩塌,往往只需一块硬盘的物理损坏。

在2012年,个人数据恢复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是一项昂贵且成功率未知的服务。专业的恢复公司报价动辄数千甚至上万元,远超一个普通学生的承受能力。而且,流程繁琐,需要邮寄硬盘,等待周期长,对于张涛这种急需数据的毕业生来说,远水难救近火。普通的电脑维修店则根本无力处理物理层面的损坏,通常只会建议更换硬盘。因此,张涛的绝望,是建立在当时技术条件和经济现实基础上的,真切而沉重。

王哲示意张涛冷静。他拔掉电源,卸下硬盘,将其托在掌心。这是一块2.5英寸的机械硬盘,冰凉的金属外壳下,是已经停转的精密碟片和磁头。

“我试试,但不保证。”王哲的声音平静,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他闭上双眼,指尖轻轻贴合硬盘外壳。这一次,他将超感意念的“探针”调整到前所未有的精细度。他不再试图感知宏观的电流或逻辑状态,而是将意识沉入那微观的物理世界——去“触摸”那细微的磁畴排列,去“聆听”碟片上残留的磁性印记发出的、常人无法感知的微弱“回响”。

这是一种极其大胆且消耗心神的尝试。他的意识仿佛潜入一片黑暗的海洋,海底沉没着由“0”和“1”构成的破碎城市。他需要在这片混沌中,捕捉那些尚未被彻底破坏的数据结构的“轮廓”和“韵律”。汗水从他的额角渗出,他的眉头微微蹙起。几分钟后,他睁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疲惫,但语气却异常肯定:“磁头组件卡死,并有轻微划伤碟片。但大部分碟片区域磁性保持完整。理论上,在无尘环境下更换匹配的磁头组件,有很高几率恢复大部分数据。”

张涛猛地抬起头,眼睛瞪得如同铜铃,脸上的肌肉因难以置信而扭曲:“你……你说什么?无尘环境?更换磁头?这……这怎么可能自己弄?!”

“常规方法不可能。”王哲打断他,目光锐利地看向张涛,“但我有我的方法。不过,需要绝对安静,不能有任何打扰。而且,我需要你承诺两件事。”

“你说!只要能把数据救回来,什么都行!”张涛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身体前倾,急切地几乎要从椅子上跳起来。

“第一,无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过程如何,不得对外透露半个字。”王哲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我发誓!我以我的代码发誓!”张涛忙不迭地点头。

“第二,”王哲顿了顿,目光扫过一旁同样目瞪口呆的胖子,“数据恢复后,你需要帮我一个忙,关于你感兴趣的那个‘比特币’。”

张涛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脸上露出一种混合着惊讶和释然的表情:“你……你也知道比特币?没问题!只要数据能回来,别说帮忙,我给你打下手都行!”比特币对他而言是未来的理想,而硬盘里的数据是他当下的命根子,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王哲点了点头,不再多言。他让胖子和张涛守在门口,自己则带着硬盘和一个小工具包,进入了宿舍唯一能提供相对密闭空间的地方——卫生间。他反锁了门,将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王哲之所以选择出手,并非纯粹出于同情。这是一个经过冷静权衡的战略决策:

1. 验证能力边界: 这是将超感应用于更精微、更复杂物理系统的一次极限测试,成功将极大增强他的信心和应用范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超感应用》,方便以后阅读超感应用第9章 工作室成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超感应用第9章 工作室成立并对超感应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