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李壮震天响的呼噜声,如同宿舍里一台不知疲倦的低音炮,富有节奏地穿透蚊帐。月光透过不甚洁净的玻璃窗,在王哲的书桌上投下一片冷白色的梯形光区。空气中,烧鸡的油腻香气尚未完全散去,混合着夏夜微凉的晚风和胖子身上淡淡的汗味,构成一种奇异却真实的安宁感。王哲靠在床头,并未入睡,他听着这充满生命力的鼾声,指尖无意识地在手机屏幕冰凉的触控板上滑动,心中那片因重生而激荡不已的波澜,在此刻室友毫无心机的沉睡映衬下,反而渐渐沉淀、明晰起来。
这是2012年。智能手机尚未完全统治生活,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已清晰可闻。王哲手中这台刷了第三方ROM的HTC手机,连接着速度时快时慢的宿舍Wi-Fi(需要断断续续输入学号密码认证),浏览器标签页里,静静躺着几个看似普通的网页:一个是最新财经新闻的聚合站点,另一个是当时还略显简陋、但已初具规模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界面,上面显示着比特币的价格——不到10美元。这个数字,在王哲的眼中,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一座等待喷发的、由代码构成的数字金矿的前兆。他知道,就在不久之后,这颗种子将破土而出,开启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狂欢。
王哲的眼神在月光下显得异常清醒,甚至带着一丝与他年龄不符的冷冽。前世的记忆碎片,如同无法彻底删除的系统文件,时常在夜深人静时跳出来提醒他:资源的匮乏、人性的扭曲、秩序的崩塌……那种刻入骨髓的危机感,是李壮这样在和平年代温室里长大的青年难以真正理解的。正是这种危机感,驱动着他必须行动,必须利用这宝贵的“先知”窗口期,积累资本,构筑壁垒。他的性格核心是冷静乃至冷酷的理性,但胖子的出现,像一滴温水滴入冰水,虽未改变其本质,却泛起了些许涟漪。他意识到,完全独行固然安全,但或许会错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助力。
王哲的思维高速运转,如同他尝试“感知”的电脑CPU,将杂乱的信息流梳理成清晰的指令集:
· 核心目标: 在末世来临前,积累足够的财富和资源,建立安全庇护所。
· 当前最大机遇: 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早期红利。已知价格将呈现指数级增长,关键在于如何以最小成本获取最大份额,并在合适节点套现。
· 现实约束: 启动资金匮乏(仅有少量生活费),身份限制(普通大学生,无稳定收入来源),技术门槛(早期比特币挖矿已开始专业化,个人电脑挖矿效率极低,直接购买是更优选择)。
· 初步构想:
1. 资金原始积累: 需要快速、合法地获得第一桶金。炒股?需要本金和内幕消息,后者他有一定优势,但前者是瓶颈。利用信息差做点小生意?周期可能过长。
2. 比特币获取途径: 直接购买是主流。但需要支付渠道,且大量购买会引起注意。是否可以考虑利用校园网络,以更隐蔽的方式零散收购?比如,以“研究数字货币”或“收集虚拟商品”为名,从对此感兴趣或急需变现的同学手中低价收购?
3. 技术准备: 需要安全的钱包存储方案,避免交易所跑路或黑客攻击风险。这需要深入研究当时可用的冷钱包技术。
4. 潜在盟友: 胖子李壮,其“情报”能力或许能在校园内收购比特币环节发挥作用。但其可靠性和保密性需观察和引导。
王哲闭上眼,尝试将那种玄妙的“超感”延伸向手机屏幕上跳动的K线图。他并非妄想预测下一秒的价格(那超出了他目前能力的极限,或者说,金融市场的混沌性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非生命体系统”),而是试图去“感受”那些新闻标题、论坛讨论背后弥漫的集体情绪——是贪婪?是恐惧?是迷茫?这种情绪场的强弱变化,或许能作为他判断短期市场热度的一个模糊参考。这是一种极其耗神且不确定的尝试,意识如同在信息的湍流中漂流,捕捉到的只是些微的、难以言喻的“风向”感觉。几次尝试后,他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不得不停下来。看来,这种应用方式远比“诊断”硬件复杂和艰难。
·机遇角度: 历史趋势明确,升值空间巨大,是穿越者已知的、确定性极高的投资圣杯。
·风险角度: 政策不确定性(各国政府态度未明)、技术风险(交易所安全性、私钥丢失)、市场波动性极大(即使在牛市中也存在剧烈回调)。
·操作角度: 对于一名2012年的大学生,如何解释资金来源?如何应对可能的大额资金流动引起的关注(包括家庭和学校)?如何确保交易安全?
·超感辅助角度: 目前看,能力在直接预测价格方面作用有限,但或许在规避重大风险(如感知某交易所即将出问题的“异常状态”)或判断市场极端情绪时能提供微弱优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