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农户们也纷纷点头:“是啊,这玉米长得确实好,比水稻看着壮实多了!”“多亏了李大人,给俺们带来这么好的作物,还帮俺们解决了后顾之忧!”“等玉米成熟了,俺一定要多种几亩!”
而在西北凉州,土豆也生长得十分旺盛。土豆的藤蔓沿着土垄蔓延,翠绿的叶片覆盖了整个土垄,从远处看,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农科学子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小心翼翼地扒开土垄边的土壤,查看土豆块茎的生长情况 —— 土下的土豆已经长到拳头大小,表皮光滑,颜色呈淡黄色,数量也不少,每株土豆下都挂着三四个块茎。
“按照这个长势,土豆亩产肯定能达到八石!” 一名农科学子兴奋地对农户们说道。农户们闻言,都激动得欢呼起来 —— 八石的亩产,比他们种小麦的产量高出好几倍,有了这些土豆,家里的粮食再也不用愁了。
消息传到长安,李逸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玉米与土豆的试点已经初露锋芒,只要后续管理得当,丰收已成定局。这不仅是解决大唐粮食短缺问题的良好开端,更是他民生改革之路的重要一步。
窗外,长安城里的阳光正好,微风拂过,带来了初夏的气息。李逸站在书房里,看着从苏州与凉州传来的生长记录,眼中满是期待。他仿佛已经看到,金秋时节,江南的田野里,金黄的玉米棒挂满枝头,农户们欢笑着收割;西北的土地上,硕大的土豆被从土里挖出,堆成一座座小山。那时候,大唐的百姓脸上,都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大唐的盛世,也将因这丰收的景象,更加繁荣昌盛。
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对未来的规划 —— 等到玉米与土豆丰收后,要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种植,同时继续研发新的种植技术,提高作物产量;还要建立专门的种子仓库,储存优质种子,确保每年的种植都能顺利进行。
笔锋落下,纸上的字迹工整而坚定,就像李逸心中的信念 —— 他要用自己的努力,让大唐的百姓都能吃饱饭、穿暖衣,让大唐的土地上,处处都是丰收的景象,处处都是幸福的笑容。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穿越唐朝当财子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