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化学卷”,李逸结合此前制作火药、肥皂的实践经验,详细讲解相关工艺与原理。在火药部分,他明确写出 “硝石 75%、硫磺 10%、木炭 15%” 的黄金配比,却在书中解释:“此配方源自西域波斯国的炼丹师,经商队传入大唐,臣经多次试验,调整比例后,更适合战场与矿山使用。” 他还详细描述了三种原料的筛选方法,比如 “硝石需去除杂质,放入水中溶解后结晶,纯度更高”,确保读者能按书中步骤制作出合格的火药。
肥皂制作工艺部分,李逸记录了 “油脂与草木灰反应” 的过程:“将动物油脂加热融化,加入草木灰浸泡的水,搅拌均匀后冷却,便能制成肥皂。此方法是西域商队在沙漠中发现,用肥皂清洁衣物、皮肤,比皂角更有效。” 他还补充了不同油脂的效果差异,比如 “牛油制成的肥皂去污力强,适合清洁衣物;羊油制成的肥皂更温和,适合清洁皮肤”,让内容更具实用性。
此外,李逸还加入了 “燃烧需要氧气” 的简化解释,却将其包装为 “西域智者发现的助燃之气”:“物体燃烧时,需空气中一种特殊的‘助燃之气’,若将物体放入密闭容器中,‘助燃之气’耗尽,燃烧便会停止。比如蜡烛放入玻璃罩内,不久后便会熄灭。” 他用这样的生活案例,帮助读者理解燃烧的本质,为未来的冶金、酿酒等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最后一卷 “天文卷”,是李逸最为谨慎的部分 —— 他决定引入 “地球是圆的”“地球绕太阳公转” 的观点,这与大唐 “天圆地方” 的传统认知相差极大,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争议。
为了让观点更有说服力,李逸在书中引用了 “远行的船只先见桅杆后见船身” 的现象:“海边百姓观察远方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顶端,再慢慢看到整个船身,若大地是平的,应同时看到整艘船。此现象证明,我们生活的大地是圆形的,西域智者称之为‘地球’。”
在解释四季成因时,他写道:“地球围绕太阳转动(西域称之为‘公转’),且地球自身也在转动(称之为‘自转’)。地球公转时,不同地区接受太阳的热量不同,便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比如大唐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热量充足;冬季时,太阳斜射北半球,热量减少。” 他还绘制了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用不同颜色标注四季的变化,让抽象的天文知识变得易于理解。
编写教材的日子里,苏瑶几乎每天都会来书房帮忙。她知道李逸编写教材的重要性,不仅帮忙誊抄定稿的内容,还负责校对文字,避免出现错漏。这日傍晚,苏瑶誊抄到天文卷 “地球是圆的” 部分时,停下手中的笔,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
“逸哥哥,” 苏瑶走到李逸身边,指着书中的内容,“这样的观点与传统的‘天圆地方’相差太大,若是被保守派官员看到,会不会引来非议?甚至可能说你传播‘异端邪说’,影响你的仕途。”
李逸放下手中的笔,握住苏瑶的手,笑着安慰道:“瑶儿,我早有准备。你看,我会在教材的序言中写明:‘此书中所载知识,多为西域商队历经万里,从波斯、大食等国带回的异域智慧,经臣整理、适配大唐的生产生活需求,删减了晦涩难懂的部分,保留实用之理。’这样一来,既能将知识的来源归于‘异域’,降低保守派的抵触,又能让百姓学到有用的知识,一举两得。”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这些知识都与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数学能帮商户记账,物理能帮工匠改良工具,即便有人质疑,只要百姓觉得有用,教材就能传播开来。等大家渐渐接受了这些知识,‘天圆地方’的传统认知自然会慢慢改变。”
苏瑶听后,心中的担忧渐渐消散。她看着李逸眼中的坚定,轻声说道:“逸哥哥,你考虑得这么周全,我就放心了。往后我会多抽时间来帮忙,争取早日将教材编写完成,让更多人学到这些有用的知识。”
李逸点点头,重新拿起笔,继续编写教材。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苏瑶点燃桌上的油灯,柔和的灯光照亮了书桌,也照亮了两人并肩忙碌的身影。
接下来的半个月,李逸全身心投入到教材编写中,苏瑶则一直陪伴在侧,帮忙誊抄、校对、整理文稿。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苏瑶还会以普通读者的视角提出疑问,比如 “这个‘阿拉伯数字’,百姓会不会觉得难记?”“‘地球公转’的说法,学子们能理解吗?” 李逸则会根据她的疑问,调整表述方式,让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教材编写完成的那日,李逸将四卷文稿整齐地叠放在书桌上,心中满是欣慰。这四卷《现代常识入门》,虽只是基础的科学知识,却承载着他对大唐未来的期望 —— 他希望通过这本教材,让知识不再局限于士大夫阶层,让工匠、商户、农户都能学到实用的技能,让大唐的科技与生产力,迈出坚实的一步。
苏瑶拿起文稿,轻轻翻阅着,脸上露出笑容:“逸哥哥,这本教材一定会帮助很多人。等陛下批准后,我们就可以印刷成册,分发到各地的学堂、工坊,让更多人受益。”
李逸看着苏瑶的笑容,心中满是温暖。他知道,编写教材只是第一步,后续的印刷、传播,还会遇到各种挑战,但只要有苏瑶的支持,有百姓对知识的渴望,他就有信心,让这些 “包装” 后的异域知识,在大唐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大唐的长远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夜色渐深,皇家科学院的书房内,油灯依旧明亮。李逸将文稿小心翼翼地收好,准备次日呈给唐太宗批阅。他站在窗前,望着长安的夜景,心中充满了期待 —— 他仿佛看到,不久的将来,工匠们拿着《现代常识入门》改良工具,商户们用阿拉伯数字快速记账,学子们讨论着 “地球是圆的” 的奥秘,大唐的科技与文明,正朝着更广阔的未来前进。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穿越唐朝当财子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