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养好的那一缸蓝染液,拿去染豆绿色了,她便又养了两缸,用来染月白色和翠蓝色。
查看过染缸,见其发酵良好,搅拌一下,又喂了些糖和米酒,继续搅拌均匀,才重新盖好。
一旁的流霜认真地看着她的动作,暗自记下每个步骤以及搅拌的力度。
谢云昭怕自己因为一些意外原因导致没法儿定时定点地喂养和搅拌蓝染缸,所以便将建蓝的方法一一教给了流霜。
流霜学得颇为认真,还很认真地记了笔记,已经渐渐能够上手。
染坊上下各自忙碌着。
中午关五将马送到了染坊,谢云昭不花一分钱拥有了一匹马,出行总算不用再天天租车或者走路。
再买个车厢,就可以再拥有一辆马车。
谢云昭回了趟青阳村,找到了黄马。
黄马正在院子里洗刷他的骡子,见到谢云昭颇为意外:“咦?秦小娘子?你怎么来了?”
他忙放下手里的丝瓜瓤,招呼谢云昭坐,又朝屋内喊:“老婆子,来客人了。”
黄马的妻子王老太太闻声走出来。
看见谢云昭亦露出笑容,惊讶道:“秦小娘子?好久不见了,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谢云昭一笑:“刚从城里过来,专门来找黄大叔的。”
黄马正从屋里端着碗茶出来,放到谢云昭面前:“秦小娘子见谅,家里只有粗茶,怠慢了。”
谢云昭忙谢过,没有丝毫嫌弃地喝了一口。
黄马和王老太太笑容愈发深。
王老太太问道:“秦小娘子找我家老头子是有什么事?可是娘子的染坊需要人手?娘子尽管说便是,我们能帮上忙的,绝不会推辞。”
黄马在一旁点头。
谢云昭看向黄马,笑道:“不知黄大叔还记不记得我说等我有了马车,请你给我赶车的事情?”
黄马一愣,王老太太同样愣了愣,看向黄马。
“我不记得了。”
半晌,黄马才有些不好意思地摇头:“老了,年纪大了,记性不行了。”
谢云昭笑了笑,不是因为记性不好,只是当时以为她是随口一说,并未往心里去,所以不记得。
她开口将当时的情景一一描述了一番。
黄马才有了些记忆,他不由意外:“秦小娘子竟然还记着这件事?”
谢云昭弯唇,俏皮道:“我们做生意的,怎么能言而无信?”
黄马忍不住笑了,有些感慨地摇头道:“没想到秦小娘子会一直记得。”
“那黄大叔可愿来帮我赶车?工钱按市价算,一日八十文,如何?”
黄马却没有一口答应,反而看向王老太太。
王老太太见他转脸看向她,忙拍了下他,着急道:“哎呀,你还看我干什么?这么好的事情,还不赶紧答应下来等什么?”
黄马看了谢云昭一眼,犹豫道:“可你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
“那有什么不放心的?我有手有脚的,还不能照顾自己了?再说了,在这村里,一家挨着一家,邻里邻亲的,都能有个照应,你担心什么?”王老太太急忙道。
八十文呐!那可是八十文!老头子到底会不会算账,他在这村里累死累活拉满人赶一天的车也挣不到这个钱!
虽说他们年纪大了,也没儿子,用不到什么钱,但多挣些钱,也可以补贴两个女儿,女儿在婆家也能硬气些,日子过得好点。
黄马见老妻恨不得开口替自己答应下来,也只得妥协。
“那我让三旺每日来家里看看,你有什么事也都别逞强,该让他帮忙的别不好意思开口。”
三旺是黄马的侄子,就住在离他们家不到五十米的地方。
王老太太嗔了他一眼:“还用你说?”
黄马这才放心地看向谢云昭:“承蒙秦小娘子不嫌弃,既然如此,那我过两日收拾好了就来找你。”
谢云昭点点头,将染坊的地址和他说了,才告辞离开。
马儿疾驰在田间小路上,成了一抹靓丽的风景。
村里很少见马,清脆的马蹄声自然引来众多视线。
“秦小娘子!”
谢云昭正路过一处稻田,便听见一声大喊。
她勒住马,回头,见是朱家那位大儿媳。
“朱大婶。”
朱大媳妇立刻从田里上了小路。
谢云昭也不好骑在马上和她说话,便下了马来,问道:“婶子有事?”
朱大媳妇上上下下打量她,笑道:“秦小娘子,好久不见了,近日可还好?”
谢云昭笑了笑:“我很好,婶子还好?”
朱大媳妇哈哈笑:“还是老样子。”
她说完微微倾身,低声打探道:“秦小娘子回来是有事?”
谢云昭看着她,没有隐瞒,将请黄马任车夫的事情说了。
朱大媳妇眼神闪闪,伸手拉住谢云昭地胳膊,有些谄媚道:“秦小娘子,你家染坊还缺人不?我家那口子,你也见过的,有的是力气,人也是老实的,你看进你染坊做个帮手行不行?工钱待遇什么的我们也不讲究,同别人一样就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