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社区“冬日暖锅宴”与围炉旁的烟火长卷

作品:镜头里的单身舞步|作者:美丽雅阁210|分类:幻言|更新:2025-08-23 05:32:55|字数:6582字

周砚田的老三蹲在桌腿旁,偶尔抬头啄他掉下来的肉渣。有次他夹了块腊肉想喂,被张大妈拦住了:“鸡不能吃太咸,回头给它单独炖点萝卜汤。”周砚田笑着把腊肉塞进自己嘴里:“还是你细心,我这当爹的都没你想得周到。”

风越刮越大,卷着梧桐叶在地上打旋。煤炉的烟囱“呜呜”响,像在跟风比赛谁的声音大。李淑琴往炉里添了块煤,火苗“腾”地窜起来,把每个人的脸都映得发亮。“你们看这锅汤,”她用勺子搅了搅,“刚开始清清的,添了肉、加了菜,就成了稠稠的一锅,跟咱们这社区似的,人凑多了,日子就稠了,有滋味了。”

吃到后半程,大家都放慢了筷子,围在炉边聊天。张大妈说起年轻时带孩子,冬天没煤炉,就用砖头垒个小灶,烧柴煮白菜,孩子冻得缩在怀里,却吃得满脸通红;杨永革讲起林场的雪夜,几个守山人围在炉边喝酒,喝多了就唱歌,歌声能惊飞树上的雪;王大爷回忆起插队时,冬天在麦场看场,就着月光啃冻馒头,却觉得比现在的白面馒头香。

石蛋听得眼睛发亮,突然说:“我以后也要学杨大哥烤野栗子,学张大妈腌腊肉,学李奶奶做辣椒油!”杨永革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等你学会了,就给咱们当‘冬日宴大厨’,我们都给你打下手。”

天色擦黑时,锅里的汤快熬干了,只剩下些浓稠的肉汁。王大爷把最后几块红薯埋进汁里,说“这叫‘收汁’,精华都在里头”。大家分着吃了,红薯吸足了肉香,甜中带咸,像把整个暖锅的滋味都装进了肚子。

收拾东西时,煤炉的火已经小了,只余下点火星。杨永革把黑铁锅倒扣在炉上,说明天再洗,“让锅巴借着余温烘烘,下次用更香”;张大妈把剩下的白菜叶打包,说要给刘阿姨家的兔子当饲料;周砚田抱着陶瓮往回走,老三跟在他脚边,肚子圆滚滚的,走得一摇一晃;王大爷用布袋子装着煤炉灰,说“这是好肥料,开春撒在菜地里,菜长得壮”。

石蛋拎着空铁皮桶,桶底的铁锈蹭了满裤腿。他回头望了眼渐渐暗下去的煤炉,突然说:“明年冬天,咱们把桌子再拼长点,让刘阿姨、周大爷他们都来,人越多越热闹!”李淑琴笑着点头:“好啊,到时候让你杨大哥多带点腊肉,我多腌点酸菜,保证让你吃撑!”

回家的路上,风里带着煤烟和饭菜的混合香。路灯亮了,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歪歪扭扭,像一串连在一起的糖葫芦。李淑琴走在最后,看着前面说说笑笑的背影,突然觉得这暖锅宴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让人踏实。

冬日暖锅的意义从来不是食材多贵、汤多鲜美,而是有群人愿意陪你围在炉边,听你讲过去的苦日子,陪你吃一碗热汤菜,哪怕锅里只剩下点肉渣,也能吃得眉开眼笑。这些混着烟火气的瞬间,就像煤炉里的余烬,看着不旺,却能焐热整个冬天,把平凡的日子都熬得稠稠的,带着股说不出的暖。

至于明年的篝火宴会不会遇到大雪?谁知道呢。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这群人还能凑在一起,就算雪下得埋了膝盖、风刮得睁不开眼、野栗子烤糊了,也会围在火边笑得像孩子,因为最好的暖锅,从来不是滚烫的汤,而是身边那群能让你觉得“有他们在,再冷也不怕”的人啊。

社区的窗户渐渐亮起来,每家每户都飘出饭菜香。杨永革在储藏室擦他的黑铁锅,锅沿的锈迹少了些,露出温润的铁色;张大妈坐在灯下缝桌布,那个被火星烧出的洞,已经变成朵栩栩如生的腊梅;周砚田在厨房给老三炖萝卜汤,锅里的水“咕嘟”响,像在哼首暖暖的歌;王大爷坐在被窝里看电视,手里捧着个烤红薯,甜香从门缝里钻出来,飘得满巷都是。

石蛋趴在窗边,看着外面的夜色,手里攥着根没烧完的树枝。他突然觉得,这个被暖锅、笑声和煤炉香填满的冬日,成了心里最暖的灶,比任何炉火都旺,比任何阳光都热。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镜头里的单身舞步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镜头里的单身舞步》,方便以后阅读镜头里的单身舞步第41章 社区“冬日暖锅宴”与围炉旁的烟火长卷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镜头里的单身舞步第41章 社区“冬日暖锅宴”与围炉旁的烟火长卷并对镜头里的单身舞步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