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石添攥着梁文斌看过并建议他留下的几个有销售经验的应聘者简历,在落地窗前站了足足半小时。
阳光斜斜切过这几份简历,将 “销售经验” 四个字照得发亮。
最终他指尖停在三份简历上 —— 扎马尾的女生简历夹着张三寸免冠照,眼神清亮;两个男生里,有个曾在广告公司跑过户外媒体,另一个之前做过保险销售。
“先试试这三个吧。”
他将简历拍在会议桌上。
试用期第一天,石添把这三个人分成两拨。
一人跟着马志强跑配送。
另两人分配到库房,让梁文斌安排他们理货备货。
唯一的女生叫张枫怡,是四川人,和石添同岁,性格像极了辣椒,热情而勤快。
她抱着订单本来到库房时,甜腻的香水味混着成卷的相纸盒子散发出来的油墨味。
到了第三天傍晚,因为长时间在库房里跟着理货,她捏着被皮鞋磨出水泡的脚掌,面对石添的关心,却表示自己能坚持。
然而,跟车送货的那个做过户外媒体的男生到第四天就退出了。
临走前他把工牌拍在前台,金属牌撞在玻璃上发出脆响。
石添望着他背影皱眉,心里想着:
“我刚来公司时,下着暴雨,客户说要货,摔了跤爬起来接着扛起来走,膝盖到现在还留着疤。”
“这点苦都吃不了,怎么做这个新产品的销售?”
一周以后,石添来到仓库。
夕阳照射在门口成箱的相纸上,上面还有新人滴在上面的汗渍。
张枫怡和另一个之前做保险的那个男孩 黄凯 留了下来,此刻正蹲在地上帮梁文斌登记核对新到装裱膜的型号。
梁文斌从升降梯上下来,凑近石添,冲他指了指远处正在忙碌的这两人,悄声说:
“剩下这俩还行,今天帮我在库房理了一周的货,挺认真的。”
傍晚的风卷着打印机的碳粉味钻进库房窗口。
石添摸出背包里的花名册,在两个名字下画了勾。
斌哥跟他说过,带团队就得像修剪盆景 ——
该剪的枝桠必须下手狠,才能让主干长得笔直。
按照勤快和执行力的双重筛选维度,石添用两周时间完成了团队的初步搭建。
晨会白板上,最初的筛选并试用的十人名单被红笔圈出四个名字:
· 张枫怡 总在晨会前半小时提前到,把办公区的卫生都打扫一遍;
· 黄凯 和 周明远 跟着马志强送货时会根据地图上客户的位置设计出效率最高的配送路线;
· 陈楠 则会在库房根据客户的尺寸要求,跟梁文斌学会了裁剪成卷的装裱膜。
这四个人便是石添团队的初步阵容。
“最后一个名额不急。”
石添心里盘算着。
在会议室用投影仪放出培训计划,先让大家了解喷墨打印技术的原理,而后又把自己在网上整理的激光打印技术给大家进行普及:
“先带你们磨磨刀。”
他把这些资料影印了几份,分发给他们,在资料第一页贴心地写上了一句话:
懂产品,才能懂客户。
第一天培训,张枫怡的笔记本就记满三页,中性笔字力透纸背;
周明远用 Excel 做了份 “两种技术优劣势对比表”……
石添在茶水间泡花茶时,听见会议室里他们压低的讨论声。
窗外的夕阳已经照了进来。
“这才是我要的团队。”
石添在心里默念,看着陈楠递来的他自己设计的每一款相纸介绍的样品册。
阳光正从百叶窗的缝隙里斜斜切过,在他这个年轻团队每一个成员紧绷的肩线上织出金线......
这段时间,公司会议室的白炽灯总是亮到八九点钟。
石添团队围坐在长桌前,投影仪的光束在暮色中切割出一方亮斑。
相纸样品与客户资料堆成小山,每个人的杯底都结着咖啡深褐色的残渣。
这天,洪胜从门口路过,在玻璃门前稍作停留,听见里面传来石添给他们布置任务:
“这个望京的客户需要送资料,黄凯,你辛苦一趟,客户要是有什么疑问,告诉我,我给客户回电话。”
“下周三前必须联系完石景山这个店,让他们给个准话儿,到底换不换激光打印,枫怡,你的亲和力好,试着询问一下。”
洪胜看着石添布置好了每个人的任务才下了班,转身走进办公室,拨通了梁文斌的内线电话。
听筒里传来仓库叉车的轰鸣声,洪胜靠在真皮椅上,指尖敲了敲桌面上石添刚才送来的年度销售计划:
“文斌,小石招的那几个新人还行啊,今天我看开始动起来了。”
梁文斌那头的声音混着胶带撕裂声传来:
“我早就和你说过,他行吧?”
“不过我就不明白,之前那些话你为什么不直接和小石说,非要迂回到我这里?”
洪胜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放软声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