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槐树花簌簌落在邢成义的算术本上,他握着铅笔的手指又往笔尖挪了挪。窗外传来范贵林的笑声,准是又用数学公式算出了谁的橡皮屑能绕教室三圈。邢成义低头看着自己写的“一“字,横画末端总是不自觉地往上翘,像只不服管教的麻雀尾巴。
“成义,该交钢笔字作业了。“王春雷老师的声音混着槐花甜香飘过来,她蓝布衫的衣角还沾着粉笔灰。邢成义慌忙用练习本盖住满是飞白的“永“字,却被老师轻轻抽走本子。泛黄的宣纸上,“永“字的捺画像被秋风扫过的芦苇,歪斜着倒向右边。
“你爹不是在粮站写黑板报吗?让他教教你悬腕。“王老师从竹篮里拿出个铁皮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全班的钢笔字作业。邢成义注意到范贵林的作业总在最上面,他的字像用尺子量过似的,每个“口“字都方得能装下三颗红枣。
数字中学的录取通知是在小满那天来的。邢成义蹲在教室后墙根,看着公告栏上的名单,指甲在砖缝里抠出月牙形的白痕。李艳的名字排在第三,她的小楷能让钢笔尖在纸上开出墨梅;范贵林的名字歪歪扭扭贴在末尾,据说是副校长特批的数学天才。自己的名字呢?公告栏最下方,“邢成义“三个字被红笔圈住,旁边批注着“字体需改进“。
“成义哥,他们说数字中学的钢笔都是英雄牌的。“二娃蹲在旁边玩玻璃弹珠,弹珠滚过邢成义的球鞋,沾了点槐花粉。邢成义突然想起去年冬天,自己用冻僵的手指给父亲抄账本,每个数字都在纸上打颤。父亲用粗糙的手掌包住他的小手:“娃啊,字如其人,得立得住。“
三天后的早自习,教室门被推开时带进一股热风。皮肤黝黑的副校长顶着一头卷发,身后跟着两个穿碎花裙的女老师,她们的高跟鞋在砖地上敲出清脆的鼓点。“同学们好,我是河湾中学的张建国。“副校长的白衬衫被汗水洇出深色水痕,“我们学校挨着清水河,夏天能摸鱼,冬天能滑冰...“
“张校长,“李艳突然举手,“听说你们的升学率...“话没说完就被范贵林用胳膊肘捅了捅。张副校长哈哈笑着,从帆布包里掏出一叠证书:“去年我们有三个考上县重点,王老师带的语文课平均分九十二!“他身后的两位女老师矜持地微笑,左边那位的耳环晃出细碎的光。
放学时,王春雷老师挨个给同学们发红领巾。邢成义摸着崭新的红布,闻到淡淡的浆糊味。“记住,戴上它就是少先队员了。“王老师的声音有些发颤,“明天拍毕业照,都收拾精神点。“
周六的太阳刚爬上东边的白杨树,邢成义就被母亲摇醒了。“快起来洗头,你爹把他的蓝布褂子烫平了。“母亲往搪瓷盆里倒热水,蒸汽模糊了窗玻璃上的冰花。邢成义对着裂了缝的镜子梳头,头发茬子刺得手心发痒。
学校门口的老槐树被扯上红绸带,王老师站在竹凳上调整相机角度。范贵喜踮着脚给范贵林别领结,王艳华在给李艳涂口红,她们的笑声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成义,过来!“李艳突然拽住他,往他口袋里塞了颗水果糖,“等会儿拍照要笑出酒窝。“
相机快门按下的瞬间,邢成义的嘴角还没完全咧开。他记得范贵林在旁边嘀咕:“根据黄金分割,笑容弧度应该是三十度。“王艳华的速写本里,定格的是他露出门牙的瞬间,而李艳的照片里,自己的红领巾歪得像面飘扬的小旗。
毕业照拍完的第二天,校车拉着同学们去孙膑旅游城。车窗外的麦田泛着青黄,邢成义的喇叭裤被汗水粘在腿上。张副校长在前面讲解:“孙膑是咱这儿的大军事家,旅游城建好后要搞研学基地...“
旅游城的大门还缠着脚手架,工人们在给孙膑雕像贴金箔。范贵林蹲在地上研究雕像底座的几何结构,范贵喜追着蝴蝶跑,王艳华的速写本画满了未完工的千手观音。李艳突然指着远处:“快看!“大家顺着她的手指望去,假山下的湖泊泛着翡翠色的光,几只白鹭掠过水面。
“成义,“张副校长不知什么时候站在身后,“考虑来我们学校吗?我们有全县最好的物理实验室...“他的话被远处的施工声打断。邢成义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想起父亲昨晚在煤油灯下说的话:“娃啊,不管去哪儿,咱得把根扎深了。“
夕阳把湖水染成蜜糖色时,校车发动了。邢成义靠窗坐着,新球鞋踩着自己的影子。范贵林在旁边计算着旅游城的占地面积,李艳在整理王艳华的速写,范贵喜和王艳华哼着走调的歌。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红领巾,布料硬硬的,像面待展开的风帆。
回家的土路上,邢成义的影子被拉得很长。远远望见自家的炊烟,他加快了脚步。门吱呀一声推开,父亲正在用报纸糊窗户,母亲端着热汤从厨房出来。“回来了?“父亲头也不抬地问,“县中学的事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