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同学好奇地问:“那捕获雨滴后要做什么呢?”
孙玺儿笑着说:“我们要测量雨滴的终端速度呀,公式是 v = \sqrt{\frac{8gr}{3C_d}} ,r为等效半径。”
装置搭建好后,开始下起了小雨。孙玺儿兴奋地说:“太好了,实验可以开始了!”
他们认真地观察着雨滴的情况,记录着数据。孙玺儿还在收集瓶标签上嵌套写了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涡量项。
十年后,气象局的专家们发现了这个装置的独特之处,对其进行了改造,它成为了新一代降水粒子分析仪。
3月19日 社会的混沌考古
社会课上,王老师拿着一枚开元通宝,向同学们讲解着:“这枚古钱币,见证了唐朝的繁荣,它的铸造工艺和流通情况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孙玺儿听得入神,突然举起了手:“老师,我可以用扫描电镜分析一下这枚钱币的铜锈晶体吗?”
王老师有些惊讶,但还是同意了:“好吧,孙玺儿同学,你可以试一试,但要小心操作。”
孙玺儿兴奋地接过钱币,来到实验室,将其放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不一会儿,她就有了发现:“老师,钱文的磨损度竟然验证了曼德博集 z_{n+1} = z_n^2 + c !”
王老师和同学们都围了过来,看着电脑屏幕上的图像,纷纷惊叹。孙玺儿继续说道:“而且,我还建立了货币流通速率 V = \frac{PQ}{M} 与窖藏深度的负相关曲线,通过铜同位素衰变率,我甚至能倒推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误差±3年!”
王老师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孙玺儿同学,你的发现太惊人了!”
就在这时,历史老师听到动静,也赶了过来。他夺过钱币,严肃地说:“这些古钱币是珍贵的文物,不能随便进行这样的分析!”
然而,就在他夺过钱币的瞬间,铜绿碎屑在讲台形成了大运河漕运密度图谱。
在实验室里,孙玺儿和程野正在紧张地架设地磁感应阵列。
程野看着手中的线圈,皱着眉头说:“孙玺儿,这个线圈按门格海绵结构缠绕,真的能提升灵敏度吗?”
孙玺儿坚定地点点头:“肯定能的,学长,我们已经做过很多次实验了,灵敏度能提升至0.1nT 。”
他们一边安装,一边讨论着。孙玺儿说:“通过洛伦兹吸引子参数突变率,我们可以预判48小时内微震的概率,这对地震预警很有帮助。”
程野笑着说:“不过,我们得把数据流伪装好,不然被发现就麻烦了。”
孙玺儿灵机一动:“我们把它伪装成MP3音频文件《春天在哪里》的频谱,怎么样?”
程野竖起大拇指:“好主意!”
这时,陈芳哼着歌走进了实验室。她的歌声无意中触发了共振,背景噪声里浮现出2008年汶川余震的波形。孙玺儿和程野惊讶地对视了一眼,知道这个发现意义重大。
3月20日 光学的量子革命
春分这天,阳光明媚,孙玺儿在操场铺设了一个巨大的分形日晷阵列。同学们都好奇地围在周围,看着她忙碌。
孙玺儿一边调整着晷针,一边向同学们解释:“这个晷针是按科赫曲线分岔的,这样时标线就加密至每分钟刻度了,能更精确地测量时间。”
一个同学疑惑地问:“可是,这和普通的日晷有什么区别呢?”
孙玺儿笑着说:“区别可大了!我们还引入了引力红移公式 \Delta t = \frac{GM}{c^2 r} t 来校准真太阳时,这样测量的时间会更准确。”
说着,她指着地面上蚀刻的公式:“你们看,晷影移动轨迹在水泥地蚀刻的是开普勒第二定律积分式。”
正当大家听得入神时,教务主任走了过来。他皱着眉头说:“孙玺儿同学,你在操场上搞这些东西,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要没收这些装置!”
孙玺儿着急地说:“主任,这是很重要的科学实验……”
话还没说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晷针投影突然跃迁为量子叠加态。教务主任和同学们都惊呆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在苗圃里,孙玺儿和林薇正在进行一场跨维度的栽培实验。
林薇看着手中的三棱镜,有些担心地说:“孙玺儿,用三棱镜分光制造波函数坍缩光源,真的能成功吗?”
孙玺儿自信地说:“肯定可以的,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了。波长控制在450±5nm,一定能对植物产生特殊的影响。”
她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着,通过质谱仪验证 C_4 植物固碳效率。孙玺儿兴奋地说:“林薇,你看,固碳效率超理论值23%呢!”
林薇也激动起来:“太不可思议了!”
孙玺儿接着说:“更神奇的是,我们在叶片气孔内刻写了狄拉克方程 (i\gamma^\mu\partial_\mu - m)\psi = 0 ,说不定这能揭开光合作用的更多秘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