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 磁力的混沌启蒙
科学课上,窗外的鸟鸣声时不时传进教室,林雪老师站在讲台上,手中拿着一个普通的指南针,正在讲解地球磁场的知识:“同学们,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磁体,有着自己的磁场,指南针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指示方向的……”
这时,孙玺儿的眼睛亮了起来,她兴奋地从桌洞里掏出自制的分形磁铁阵列,高高举起:“老师,我有不一样的发现!”
林雪老师微微一愣,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孙玺儿同学,先等老师讲完,你再展示你的东西。”
孙玺儿却按捺不住:“老师,您看!”说着,她将磁铁排列成谢尔宾斯基地毯结构,然后撒上铁屑。瞬间,铁屑在磁铁周围呈现出奇妙的分布。“这样排列后,磁感线密度能提升72%呢!”
同学们都好奇地围了过来,有的伸长脖子,有的瞪大眼睛。“哇,好神奇啊!”“这是什么原理呀?”大家纷纷议论起来。
孙玺儿得意地笑了笑,继续解释:“而且,用铁屑验证磁场分布,轨迹竟然拟合了洛伦兹吸引子方程 \frac{dx}{dt} = \sigma(y - x) !”
林雪老师走上前,仔细观察着磁铁阵列和铁屑的分布,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确实很有趣,不过……”
没等老师说完,孙玺儿又抢着说:“老师,我还有个想法!我们可以用分形磁场干扰鸽子归巢本能,验证生物量子导航假说!”
这时,教室的门“砰”的一声被推开,校长黑着脸冲了进来。原来,铁屑在地板上形成了隐形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引起了不小的动静。
校长严厉地说:“孙玺儿同学,课堂上要遵守秩序,不能随意进行这样的实验!”孙玺儿红着脸,低下了头。
放学后,实验室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液氮气味。孙玺儿和新认识的初三学长程野正戴着厚厚的手套,小心翼翼地操作着。
程野看着液氮中冷冻的分形磁铁,皱着眉头说:“孙玺儿,把这分形磁铁用液氮冷冻,真的能提升临界温度吗?”
孙玺儿自信地点点头:“肯定可以的,学长,我们已经做过很多次模拟计算了,理论上能提升至-160℃ 。”
说着,他们将冷冻后的磁铁放置在装置上,开始计算磁通钉扎力。孙玺儿一边看着公式 F = \frac{B^2 A}{2\mu_0} ,一边解释:“A为科赫曲线接触面积,这样我们就能算出悬浮力了。”
程野在一旁认真地记录着数据,突然说:“要是被别人发现我们在做这个实验,可就麻烦了,我们得想个办法伪装一下。”
孙玺儿眨了眨眼睛,灵机一动:“有了!我们把实验日志伪装成《手工劳动课作品——会飞的木板》,这样就不会有人怀疑了。”
程野笑着点点头:“好主意!”
正当他们忙得不亦乐乎时,陈大壮偷偷溜了进来。“哈哈,让我也来试试这个反重力滑板!”他说着,就跳上了滑板。
“不行,陈大壮,你还没准备好……”孙玺儿的话还没说完,就听到“轰”的一声,陈大壮驾驶着滑板撞塌了围墙。
砖块散落一地,孙玺儿和程野跑过去一看,惊讶地发现砖块的散落竟成黎曼ζ函数非平凡零点分布。陈大壮挠了挠头,尴尬地说:“我……我不是故意的。”
3月18日 语文的时空褶皱
语文课堂上,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王梅老师正在带领同学们预习杜牧的《清明》:“大家先把这首诗朗读一遍,感受一下诗中的意境。”
同学们整齐地朗读起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孙玺儿读着读着,突然停下,举起了手:“老师,我觉得这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违反相变潜热规律!”
王梅老师愣了一下,微笑着说:“孙玺儿同学,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孙玺儿站起来,展开手中的数据:“老师,您看,我计算了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 Q = mL_v \approx 2260kJ/kg ,按照这个理论,当时的情况不太可能是雨纷纷的状态。”
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都看着孙玺儿。王梅老师扶了扶眼镜,思考了一会儿说:“诗歌有时候是一种艺术表达,可能不完全符合科学规律哦。”
孙玺儿急切地说:“可是老师,如果改为‘熵增时节雾蒙蒙’,既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也能保留诗的意境呀。”
王梅老师点点头:“你的想法很独特,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一下。”
当晚,教研组连夜开会讨论,最终在教参中添加了注释:“文学意象与气象物理的辩证关系”。
在操场的一角,孙玺儿和几个同学正在搭建一个奇特的装置——科赫曲线收集器。
孙玺儿一边指挥着,一边解释:“这个金属网我们迭代了三次,孔隙率精确控制为12%,这样就能更好地捕获雨滴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