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昂的笔尖在“双轨”二字上点了点,“一部分仍按较低的计划价格凭票或限量供应给特定人群如工人、干部、教师等,体现保障;
另一部分,则按‘成本+合理利润+市场调节’的原则,制定一个远低于黑市但高于计划价的‘议价’,在指定国营商店敞开供应。
用‘议价’部分吸收高收入群体的购买力,挤压黑市生存空间,同时回笼货币,增加财政收入。但这需要极其严格的监管和配套措施,防止权力寻租和冲击计划供应,目前只能作为探索性建议。”
何雨昂的分析,如同冰冷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乱象背后的病灶,并给出了极具操作性的、甚至带着凌厉杀伐之气的解决方案。
他说话时,那张俊美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波动,只有纯粹的、如同精密仪器般的计算和推演。
这份超越年龄的冷酷与智慧,结合他那令人屏息的外貌,形成了一种极具魔性的魅力与压迫感。
李正清听得心潮澎湃,又隐隐感到一丝寒意。他毫不怀疑,只要军管会下定决心,按照何雨昂的方略执行,北平的金融黑市必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好!好一个‘围点打援’、‘引蛇出洞’!何先生,您真是…洞若观火!”
李正清激动地搓着手,“我立刻回去整理您的建议,形成详细方案上报!特别是那个物资大清查和针对地下钱庄的‘引蛇出洞’计划,必须尽快实施!”
何雨昂的建议被迅速采纳并转化为雷霆行动。军管会成立了由内保、经济、后勤、街道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指挥部,代号“飓风”。
一场针对囤积居奇和地下金融网络的狂风暴雨,在北平城内外悄然展开又迅猛爆发。
行动异常成功。在何雨昂基于有限情报分析出的几个重点区域,军管会力量如同神兵天降,查获了数量惊人的囤积物资:
成吨的粮食堆积在阴暗的防空洞里,崭新的棉布塞满了废弃的教堂阁楼,整箱的火柴、煤油、肥皂藏匿于不起眼的民居后院…
一个个道貌岸然的“商人”、“乡绅”在铁证面前面如死灰。同时,经济处和银行系统布下的金融暗网也精准收口,几个试图通过“白手套”转移巨额金银和资金的大庄主被当场抓获,一张盘根错节的地下钱庄网络被连根拔起!
报纸上连篇累牍地报道着“飓风行动”的辉煌战果,市民拍手称快,黑市价格应声暴跌,市场秩序为之一清。
“飓风行动”的巨大成功,让何雨昂在军管会高层心中的分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的“特殊顾问”身份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一些级别更高的经济工作会议,开始在内保处一个相对宽敞、但依然有警卫值守的会议室里召开。何雨昂被允许(在严密监视下)离开监室,参与这些核心讨论。
当何雨昂第一次出现在这个由军管会经济、金融、工商、计划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上时,整个会议室出现了短暂的、令人窒息的寂静。
门被推开,在两名持枪警卫的“陪同”下,一个穿着灰色囚服的身影走了进来。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然后,是难以抑制的倒吸冷气声和低低的惊呼。
囚服无法掩盖他挺拔如修竹的身姿,粗糙的布料反而更衬出他脖颈和手腕处肌肤的冷白细腻。
那张脸在会议室明亮的灯光下,展现出令人震撼的、毫无瑕疵的俊美。眉如墨画,眼若寒星,鼻梁高挺,唇形完美,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超越性别的视觉冲击力
然而,最让人心悸的是他的眼神和气质。没有囚徒的萎靡或惶恐,只有深潭般的平静和一种俯视全局的、近乎神性的疏离感。他安静地走到为他预留的位置坐下,动作从容优雅,仿佛他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与会者大多是经历过战火洗礼、作风朴实的工农干部或技术专家,何雨昂的绝世容貌与他们形成了极其强烈的视觉和气质反差。
有人惊艳失神,有人下意识地警惕,更有敏感者从那过分完美的外表下,感受到一种非人的、令人不安的冰冷气息。
李正清轻咳一声,打破了尴尬的寂静:“同志们,这位就是为我们‘飓风行动’提供关键战略指导的何雨昂先生。
关于下一步如何巩固行动成果、深化物资调配和价格管理机制,以及何先生提出的‘有限度价格双轨制’构想,请大家畅所欲言,也请何先生多提宝贵意见。”
会议在一种极其微妙的氛围中进行。每当何雨昂开口,那清晰冷静、逻辑严密、直指要害的发言,总能瞬间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将他们的思绪从对他外表的震撼强行拉回复杂的现实问题。
他谈论着枯燥的数据、严密的计划、冷酷的手段,而那张足以颠倒众生的脸,却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
这种极致的反差,形成了一种强大而诡异的说服力。他的建议往往成为会议讨论的核心焦点,甚至最终决策的主要依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