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长宁十七年夏,营中风波起文儒

作品:英烈传奇|作者:爱笑的花猫|分类:历史|更新:2025-07-13 12:34:53|字数:9610字

不少新兵听得入了迷,眼神里渐渐褪去了抵触,多了几分好奇。

但王小虎三人,依旧在后排捣乱。

王小虎故意打哈欠,声音响亮;李四假装看书,却在下面偷偷用石子砸前排的新兵;赵六则干脆趴在地上,假装睡觉。

沈文儒看在眼里,却没有停下讲课,只是在讲到“地形对战术的影响”时,忽然提问:“王同袍,若你率百人小队,遭遇十倍于己的敌军,前方是山谷,后方是河流,你当如何应对?”

王小虎愣了一下,他从未想过这种问题,随口答道:“当然是拼了!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

“愚蠢!” 沈文儒的声音陡然转厉,“十倍敌军,你拼得赢吗?前方山谷,易进难出,若敌军设伏,你必死无疑;后方河流,无路可退。此时当以‘虚张声势’为上策,令小队佯装主力,背靠河流列阵,让敌军误以为你有恃无恐,同时派精锐沿山谷侧翼小路突围,寻求援军——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却不是真的送死!”

他的语速极快,条理清晰,将利弊分析得头头是道,眼神锐利如刀,哪里还有半分“文弱”的样子?

王小虎被他问得哑口无言,脸色涨得通红,却不是羞愧,而是恼怒:“你……你这是纸上谈兵!真到了那时候,哪有时间想这么多!”

“所以才要学!” 沈文儒寸步不让,“平时多学一分,战时就多一分生机!你以为战场上的胜利,都是靠蛮勇换来的?当年秦王殿下破突厥,靠的不是硬拼,是奇袭;平岭南,靠的不是强攻,是分化——这些,都是‘智’的功劳!”

提到龙天策,王小虎的气焰顿时矮了半截。他最佩服的就是秦王殿下,却没想到这个“酸秀才”,竟然对殿下的战绩如此熟悉。

司马神风站在一旁,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知道,沈文儒不是只会读书的呆子。

实战验真章:白面书生露锋芒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一次野外拉练。

按照训练计划,沈文儒要带一队新兵(包括王小虎三人),进行为期三日的野外生存训练,模拟在陌生环境中行军、侦查、寻找水源和食物。

出发前,王小虎还在嘲讽:“沈校尉,您可别迷路了,到时候还得我们哥仨给您带路。”

沈文儒只是淡淡一笑:“但愿如此。”

第一天相安无事。

第二天下午,天空突然变脸,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队伍在山林中迷失了方向,能见度极低,脚下的山路泥泞湿滑,不少新兵摔了跤,士气低落。

“完了,这鬼天气,根本找不到路!” 李四慌了神,“要是天黑前出不去,山里可有野兽!”

赵六也急了:“沈校尉,你不是认识地图吗?快看看我们在哪!”

沈文儒没有慌乱。他将队伍带到一处背风的山坳,让大家原地休息,然后拿出用油布包好的地图和指南针(这是他特意准备的),借着避雨的间隙,对照着周围的山势和树木特征,仔细辨认。

“我们现在在这里,” 他很快在地图上标出位置,“偏离原定路线约五里。往东南方向走,穿过这片林子,有一条溪流,沿着溪流往下游走,就能回到我们昨天扎营的地方。”

“东南?” 王小虎怀疑地看着他,“这鬼天气,你能确定?万一走错了,不是更麻烦?”

“我确定。” 沈文儒的语气坚定,“你看这棵松树,树冠偏向西北,说明东南方向地势较低,有水源——溪水的流向,通常是从高到低。而且这附近的苔藓,多生长在岩石的北侧,南侧干燥,正好印证了方向。”

他的分析有理有据,让原本慌乱的新兵们,渐渐安定下来。

“可是雨太大了,路太滑,怎么穿林子?” 有新兵问。

“用砍刀开路,互相搀扶。” 沈文儒看向王小虎,“王同袍力气大,麻烦你带几个人在前开路。”

王小虎看着沈文儒那双在雨中依旧清澈锐利的眼睛,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行!”

队伍重新出发。沈文儒走在中间,一边提醒大家注意脚下,一边根据地形调整路线。遇到陡峭的斜坡,他会让大家用藤蔓系在腰间,互相牵引;遇到岔路,他总能根据细微的痕迹(比如被踩过的草、动物的粪便),选出正确的方向。

途中,一个新兵不慎滑倒,扭伤了脚踝,疼得直哭。

“不管他了,我们先走!” 李四有些急躁。

“不行!” 沈文儒立刻否决,“同袍一场,绝不能丢下任何人。” 他蹲下身,查看伤势,从随身的药包里拿出药膏(这也是他准备的),熟练地为新兵包扎,“我学过一些急救知识,这样处理,能暂时止痛,减轻伤势。”

他的动作轻柔,却很专业,完全不像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王小虎看着他忙碌的身影,看着他白净的手因为接触泥泞和草药,沾了不少污渍,却依旧有条不紊,心中第一次对这个“酸秀才”,产生了一丝异样的感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英烈传奇》,方便以后阅读英烈传奇第368章 长宁十七年夏,营中风波起文儒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英烈传奇第368章 长宁十七年夏,营中风波起文儒并对英烈传奇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