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则爲吉祥过此虽外美而内不善非生
之祥也
达眞子曰祥者非其常也
陈象古曰保此常守此明日益日生至於
盛大无凶咎也
黄茂村曰天下之人或夭於婴孩或丧於
强壮其能保百年之寿者几何今吾益吾
生而使长生不死在於天下岂不曰祥乎
心使气曰强
御注曰体合於心心合於气则气和而不
暴兹强也以与物敌而非自胜之道
碧虚子陈景元曰心有是非而气无分别
颍滨苏辙曰气恶妄作而又以心使之则
强梁甚矣
临川王安石曰气者当专气致柔今反爲
心之所使不能专守於内则爲暴矣此祥
者非作善之祥乃灾异之祥此强者非守
气之强乃胜暴之强夫言岂一端而已各
有所当也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心动而使气气
作而形随未有动作而不求强好胜者也
眞人心不动而气自动亦若人之眠睡外
务已息泯然无知而寐中手足瞤动岂心
之使而动也一寐尚然况寂然在道者也
黄茂材曰以力使气是气也爲暴戾之气
以心使气是气也爲冲和之气冲和之气
充於一身天地不能使之天鬼神不能使
之灾声色利欲不能使之乱岂不曰强乎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碧虚子陈景元曰夫物之壮也必至乎枯
老心之强也必至於凶暴且道以柔弱爲
用今以强壮爲心者谓之不道已止也死
也言不行道者早死也已
颍滨苏辙曰益生使气不能听其自然日
入於刚强而老从之则失其赤子之性矣
临川王安石曰惟道则先於天地而不爲
壮长於上古而不爲老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虽欲不止如何
哉
叶梦得曰是以已之亦贵乎早也
黄茂材曰壮而老老而已在物莫不然若
知道者可与天地相爲终始岂有已乎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免闭其门挫其鋭
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御注曰道无问问无应知道者默而识之
无所事言啮缺问於王倪所以四问而四
不知多言数穷离道远矣
碧虚子陈景元曰庄子曰知北游於玄水
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爲谓焉知谓
无爲谓曰子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
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
问而无爲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
不得问反於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而覩
狂屈焉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狂屈曰唉
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知
不得问反於帝宫见黄帝而问焉黄帝曰
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
无道始得道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
与彼不知也其敦是耶帝曰彼无爲谓眞
是也狂屈似之我与知终不近也
颍滨苏辙曰道非言说亦不离言说然能
知者未必言能言者未必知唯塞免闭门
以杜其外挫鋭解纷和光同尘以治其内
默然不言而与道同
临川王安石曰挫其鋭同其尘此文两见
盖道德莫不皆如此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契理则忘言虽
言而不能行与不知道何异兊口也缄口
默行不须说也三要七窍爲身之门户自
内其散失者神气精血机情好恶自外而
入者縁境声色滋味寒暑所失者眞所入
者假故闭其门也彼方爲光显沮之则爲
怨俱与和之於己何损彼方尘垢外之则
不乐故至人韬光隐德暂与同之於身何
浼玄者隐密不显不自饰智矜俗独异於
衆
清源子刘骥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
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
行不言之教譬如知音者识音以弦心知
其音口不能传道深微妙知者不言不知
道者以言相烦多言数穷去道远矣善爲
道者默而识之性以成之塞其免则收视
反听闭其门则形全精复挫其鋭则归精
神乎无始解其纷则体纯素而不杂和其
光则含光不耀同其尘则大同无己夫如
是则与天同心而无知与道同身而无体
是谓玄同岂拘拘然自投於亲疏利害贵
贱之间哉
程大昌曰塞免闭门不使衆人得见其经
历出入之地也挫鋭解纷平夷而简易也
和光同尘则能降己齐物矣凡爲此皆求
至乎浑兮其若浊者也彼我一观高下无
别是之谓同同之上加元焉深而又深侣
鸥群兽几微更不外见又诸家释免皆本
易之免悦爲义恐不然也诗曰行道兊矣
毛氏曰免成蹊也成蹊者孟子谓山间之
蹊介然用之而成路者是也其读如税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
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爲天下
贵
御注曰世之人爱恶相攻而有戚疏之态
情僞相感而有利害之见用舍相权而有
贵贱之分反覆更代未始有极奚足爲天
下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