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象解读: “川上不徘徊”化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典故,把生命比作川流不息的河水,河水奔腾向前,不会为谁停留徘徊,形象地强调了生命的不可逆性和流逝的必然性。“条间函渝灭”里,“条”可能指树枝,“函渝灭”可理解为在树枝间存在的事物逐渐消逝不见,也许象征着生命就像枝头的生命形态,随着时间推移,无可避免地走向衰亡。
- 情感表达:此句进一步强化了对生命无常的感叹。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传达出对生命匆匆消逝的无奈与惋惜之情,让读者深刻体会到生命在时间长河中的渺小与脆弱,加深了对生命短暂这一主题的感受。
3. 灵智湛常然,俯应有盈缺
- 佛法内涵阐释: “灵智”指的是佛法所蕴含的智慧,“湛常然”表明这种智慧如同清澈深邃的湖水,始终保持着纯净、恒定的状态,不受外界干扰,象征佛法智慧的永恒不变。“俯应有盈缺”意思是佛法智慧虽然本质永恒,但在应对世间万象、普度众生时,会像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众生的需求,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和表现。
- 哲理启示:这两句将佛法智慧的恒常与应对世事的灵活性相结合,体现了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它告诉人们,尽管生命充满无常,但佛法智慧是永恒的依靠,同时也教导人们要以灵活的方式运用佛法智慧去面对世间的种种变化,为处于生命困惑中的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指引和解决之道。
4. 感运复来仪,且厌人间世
- 情感抒发解析: “感运复来仪”表达诗人感受到命运的循环流转,期盼佛法如同祥瑞再次降临世间,给众生带来希望与救赎。“且厌人间世”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人间世事的厌倦情绪,这种厌倦源于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意识到人间充满了苦难与虚幻不实。
- 主题深化理解:此句点明诗人渴望借助佛法超脱尘世的心境,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前面的诗句对生命无常的描述以及对佛法智慧的阐释,在此处归结为对超脱人间苦难的强烈渴望,完整地展现了诗人从对生命的观察与思考,到对佛法的向往,最终希望摆脱尘世束缚的思想历程。
……
句译:
1. 亭亭宵月流,膍膍晨霜结
- 夜晚明月高高悬挂,月光缓缓流淌,清晨浓霜密密凝结。
2. 川上不徘徊,条间函渝灭
- 河水不停流淌毫不徘徊,树枝间的事物也逐渐消陨。
3. 灵智湛常然,俯应有盈缺
- 佛法的智慧清澈永恒不变,应对世事会如同月有圆缺般随机而化。
4. 感运复来仪,且厌人间世
- 感慨命运流转盼望佛法再来,并且心生对人间尘世的厌倦。
……
全译:
高高夜月洒下如流清辉,厚厚晨霜凝结世间万物。
河水流淌不停从不徘徊,枝条之间生机渐次消陨。
佛法智慧澄澈永恒不变,因应世事如同月有圆缺。
感慨命运轮回盼佛法降临,暂且厌倦这纷纷扰扰的人间。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诗词一万首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