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王融《江皋曲》

作品:诗词一万首|作者:咸鱼耀祖|分类:其他|更新:2025-07-10 08:39:58|字数:6306字

江皋曲

王融

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

云峰帝乡起,水源桐柏来。

北渚有帝子,荡桨清淮侧。

既悲芳岁晚,复伤好景易。

塞客已移帐,渔翁方息檝。

徘徊望故人,惟见青山色。

……

赏析:

《江皋曲》是南朝齐诗人王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皋的景色,并借景烘托出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内容与主题

1. 江景描绘与意境营造:诗的前四句主要描绘江皋一带的壮丽景色。“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树林尽头山峦连绵不断,沙洲消失后江面再度开阔,从近景到远景,层次分明地勾勒出山水相依、江面开阔的画面,展现大自然雄浑壮阔的气势。“云峰帝乡起,水源桐柏来”,进一步拓展空间,云峰似从帝乡涌起,江水源于桐柏山,给人高远深邃之感,营造出一种既开阔又带有神秘色彩的意境,为下文人物的出场做铺垫。

2. 人物情感抒发:“北渚有帝子,荡桨清淮侧”,化用屈原《九歌》典故,引出在清淮边荡桨的女子。“既悲芳岁晚,复伤好景易”,直接点明女子的悲伤情绪,她感伤年华流逝、美好时光短暂,将内心的愁绪与眼前江景相融合,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深刻表达出时光易逝、容颜老去的无奈与哀愁。

3. 场景烘托与情感深化:“塞客已移帐,渔翁方息檝”,描写塞客移动营帐、渔翁停下船桨的场景,暗示天色渐晚,众人皆有归处,而女子却独自徘徊,通过他人的归宿与女子的等待形成鲜明对比,烘托出女子的孤独寂寞,进一步深化了其盼君不归的惆怅之情。

4. 孤独守望与主题升华:“徘徊望故人,惟见青山色”,女子徘徊江边,极目远眺,渴望见到故人,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有青山。以景结情,青山依旧,故人不至,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强化了女子的孤独与失落,升华了诗歌中关于思念与等待的主题,传达出人生中常常面对美好事物消逝和期盼落空的无奈。

二、艺术特色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整首诗将江皋景色与女子情感紧密结合。开篇宏大开阔的江景为女子的愁绪提供了广阔背景,以壮景衬哀情,更显其悲。如“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的壮阔与女子“悲芳岁晚”“伤好景易”的哀伤形成强烈反差,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而天色渐晚的场景描写,如“塞客已移帐,渔翁方息檝”,则借环境氛围烘托出女子的孤独,景中含情,情因景显,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2. 用典自然,增添底蕴:“北渚有帝子”化用《九歌》典故,不仅巧妙引出诗中的主人公,还赋予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读者自然联想到《九歌》中蕴含的浪漫与哀怨情感,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内涵,同时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 视角转换,层次丰富:诗歌从描绘宏大的自然景观,如山水、云峰、江水,逐渐聚焦到江面上的女子,再到塞客、渔翁等人物活动,最后又回到女子眺望青山的画面,视角不断转换,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使诗歌内容层次丰富,结构紧凑,展现出一幅生动且富有变化的江皋图景。

4. 语言简洁,韵味悠长:整首诗语言简洁凝练,用词精准,如“断”“续”“尽”“开”等动词,生动地描绘出江景的变化;“悲”“伤”等字直接传达出女子的情感。结尾“惟见青山色”,简洁的语言却蕴含着无尽的韵味,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余韵悠长。

……

解析:

1. 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

- 解析:开篇从视觉角度描绘江皋一带的山水景色。“林断”写树林到了尽头,给人一种空间上的隔断感;然而紧接着“山更续”,展现出山峦连绵不断地延伸开来,营造出一种连绵不绝的宏大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广袤。“洲尽”描绘出江中的沙洲到了尽头,似乎空间就此终止;但“江复开”又让江面再度开阔起来,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这两句通过树林与山峦、沙洲与江面的对比和衔接,生动地展现了空间的层次感与变化,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壮阔且富有动态的山水画卷,奠定了全诗开阔的视野基调。

2. 云峰帝乡起,水源桐柏来

- 解析:此句进一步拓展视野,将笔触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云峰帝乡起”,云峰仿佛从传说中的帝乡升腾而起,“帝乡”一词给云峰增添了神秘高远的色彩,让人联想到仙境,赋予画面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使诗歌境界更为开阔。“水源桐柏来”,点明江水的源头是桐柏山,增加了诗歌的地理知识底蕴,同时也暗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与前文描绘的壮阔山水相呼应,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空间感和历史感,为后续人物的出现和情感的抒发营造出宏大而深远的背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诗词一万首》,方便以后阅读诗词一万首第503章 王融《江皋曲》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词一万首第503章 王融《江皋曲》并对诗词一万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