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北渚有帝子,荡桨清淮侧
- 解析:这里巧妙化用屈原《九歌·湘君》中“帝子降兮北渚”的典故。“北渚”点明地点,“帝子”指代诗中的主人公,一位女子,她在清淮之畔悠然荡桨。通过用典,不仅使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赋予女子一种如神话人物般的浪漫气质。同时,典故中原本蕴含的哀怨与期待之情也悄然融入诗中,为女子后续情感的抒发埋下伏笔,暗示她可能有着类似的哀怨与期盼,使读者对女子的情感世界产生好奇与探究的欲望。
4. 既悲芳岁晚,复伤好景易
- 解析:这两句直接抒发女子内心的情感。“芳岁晚”中的“芳岁”指美好的年华,“晚”则表明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女子为自己渐渐老去的年华而悲伤。“好景易”表示美好的景色或时光容易消逝,进一步强化了她对时光短暂和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伤。诗人通过“既……复……”的句式,将女子两种相似却又层层递进的悲伤情绪紧密相连,突出她内心深深的无奈与哀愁,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她对岁月无情的感慨,这种情感的抒发将前文营造的壮阔景色与人物内心的细腻情感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更增添了诗歌的感染力。
5. 塞客已移帐,渔翁方息檝
- 解析:此句描绘了江边其他人物的活动场景,与女子形成对比。“塞客”指在塞外戍边或行旅之人,他们已经开始移动营帐,准备寻找归宿;“渔翁”也刚刚停下船桨,结束一天的劳作。这两个场景暗示天色渐晚,周围的人都在为自己的归宿而行动,而女子却仍在清淮边荡桨徘徊。通过他人的行动,从侧面烘托出女子的孤独与寂寥,进一步强化了她的等待和期盼无人回应的处境,为诗歌增添了一份落寞的氛围,同时也推动了情感的发展,使读者更加关注女子接下来的情感走向。
6. 徘徊望故人,惟见青山色
- 解析:“徘徊”一词生动地描绘出女子焦急、期待又无奈的状态,她在江边不断地走来走去,眼睛始终望向远方,盼望故人的出现。然而,她最终“惟见青山色”,眼前只有连绵的青山,故人却不见踪影。以景结情,青山的静默与女子的期盼形成强烈反差,青山依旧,而故人不至,给人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感。这种结尾方式,不仅含蓄地表达了女子深深的失落和孤独,还为诗歌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余韵中体会女子复杂的情感,进一步深化了诗歌关于思念、等待与无奈的主题,使诗歌的韵味更加悠长。
……
句译:
1. 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
- 翻译:树林到了尽头,山峦连绵不断地接续着;江中的沙洲消失后,江面又重新开阔起来。
2. 云峰帝乡起,水源桐柏来
- 翻译:那云雾缭绕的山峰,仿佛是从遥远的帝乡升腾而起;江水滔滔不绝,它的源头来自桐柏山。
3. 北渚有帝子,荡桨清淮侧
- 翻译:在北面的水洲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在清澈的淮河边上悠然荡桨。
4. 既悲芳岁晚,复伤好景易
- 翻译:她既为美好的年华渐渐逝去而悲伤,又因美好的景致轻易消逝而伤感。
5. 塞客已移帐,渔翁方息檝
- 翻译:塞外的行客已经移动营帐准备歇息,渔翁也刚刚停下船桨结束劳作。
6. 徘徊望故人,惟见青山色
- 翻译:女子在江边徘徊不已,满心期盼地遥望着故人,然而映入眼帘的,只有那一片连绵的青山。
……
全译:
树林到了尽头,山峦连绵接续;江中的沙洲到了尽头,江面又重新开阔起来。
那高耸入云的山峰仿佛从帝乡升腾而起,江水滔滔不绝,它的源头来自桐柏山。
在北面的水洲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在清澈的淮河边上悠然荡桨。
她既为美好的年华渐渐逝去而悲伤,又因美好的景致轻易消逝而伤感。
塞外的行客已经移动营帐,渔翁也刚刚停下船桨。
女子在江边徘徊着遥望着故人,然而只看见了连绵的青山。
喜欢诗词一万首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诗词一万首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