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幸遇昌化穆,惇俗罕惊暴
- 解析:“幸遇”表示有幸遇到,“昌化穆”指昌盛美好的教化,“穆”有和美之意。“惇俗”即淳朴的风俗,“罕惊暴”意思是很少有令人惊恐的暴乱之事。此句说的是诗人庆幸宣城这里有着良好的教化,使得民风淳朴,社会治安良好,很少发生意外的暴乱事件,体现出诗人对宣城良好社会风气的赞赏,也暗示了当地治理有方。
4. 四时从偃息,三省无侵冒
- 解析:“四时”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从偃息”表示百姓能够顺应时节正常地休息、生活,没有受到过多干扰。“三省”在古代可以指官员的自我反省,这里代指官员,“无侵冒”意思是官员没有侵犯、干扰百姓的行为。此句描绘出一幅和谐的画面,在宣城,百姓能按季节规律生活,官员也能奉公守法,不侵扰百姓,反映出诗人在任期间政通人和的景象,也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治理成果的一种欣慰。
5. 下车遽暄席,纡服始黔灶
- 解析:“下车”在这里指官员刚到任,“遽”表示迅速,“暄席”本意是温暖的坐席,这里引申为与民众相处融洽。“纡服”指脱下官服,“黔灶”指被烟火熏黑的炉灶,代指民间生活。诗人说自己刚到宣城任职,很快就与民众打成一片,脱下官服开始深入民间生活,体现出诗人积极融入当地百姓生活,展现出其亲民的形象和作风。
6. 荣辱未遑敷,德礼何由导
- 解析:“荣辱”指的是关于荣誉和耻辱的观念,“未遑”意思是来不及,“敷”有传播、施行之意。“德礼”即道德和礼仪规范,“导”为引导。此句诗人反思自己在宣城的任职,觉得还没来得及充分地向百姓传播荣辱观念,又怎么谈得上引导他们遵循道德礼仪规范呢。这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治政成果的不满足,以及对自身责任的深刻认识,表现出诗人的自省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
7. 汩徂奉南岳,兼秩典邦号
- 解析:“汩徂”形容匆忙前往,“奉”表示奉命,“南岳”这里代指湘州,因为湘州在南方,且衡山为南岳,常以此借代。“兼秩”指的是兼任更高的官职,“典邦号”意思是掌管一州的事务。诗人说自己匆忙奉命前往湘州,并且身负重任,要掌管湘州的事务,传达出即将赴任新职的消息,以及对新职责的郑重感。
8. 疲马方云驱,铅刀安可操
- 解析:“疲马”把自己比作疲惫的马,“方云驱”表示才开始奔跑,“铅刀”指的是铅质的刀,质地软而钝,常用来比喻才能平庸。诗人以疲马和铅刀自比,意思是自己就像疲惫的马才刚刚开始赶路,又像钝刀一样,担心难以胜任湘州的事务,形象地表达出对新职的忐忑与不自信,展现出诗人面对新挑战时的谨慎态度。
9. 遗惠良寂寞,恩灵亦匪报
- 解析:“遗惠”指留给宣城百姓的恩惠,“良寂寞”表示实在是太少。“恩灵”指宣城吏民对自己的恩情,“匪报”意思是难以报答。诗人觉得自己给宣城百姓留下的恩惠实在不多,而对于宣城吏民给予自己的恩情,也深感难以报答,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宣城吏民的感恩之情以及因自觉贡献不足而产生的愧疚之意。
10. 桂水日悠悠,结言幸相劳
- 解析:“桂水”指湘水,因为传说中湘水多桂树,所以常称桂水,“悠悠”形容水缓缓流淌的样子,象征着时间和空间的悠长。“结言”即临别赠言,“幸相劳”希望大家多多保重。诗人以桂水悠悠起兴,借这一意象表达虽即将远离宣城,但对吏民的牵挂之情如同悠悠桂水绵延不绝,同时在临别之际,殷切希望宣城吏民要多多保重身体。
11. 吐纳贻尔和,穷通勖所蹈
- 解析:“吐纳”原指道家的呼吸之法,这里引申为调养身心。“贻尔和”意思是希望大家能保持平和的心态。“穷通”分别指困境和顺境,“勖”表示勉励,“所蹈”指遵循的行为准则。诗人在此希望宣城吏民无论是处于困境还是顺境,都要调养身心,保持平和,并且要勉励自己坚守正道,体现了诗人对吏民的关怀与期望,在情感上进一步升华了全诗。
……
句译:
1. 弱龄倦簪履,薄晚忝华奥
年轻时就厌倦官场事务,到晚年却愧居高位。
2. 闲沃尽地区,山泉谐所好
宣城地域土地宽广肥沃,这里的山川泉水都合我心意。
3. 幸遇昌化穆,惇俗罕惊暴
有幸遇到昌盛美好的教化,此地民风淳朴,很少有惊变暴乱之事。
4. 四时从偃息,三省无侵冒
一年四季百姓能按节令作息,官员也都奉公守法,无侵害百姓之举。
5. 下车遽暄席,纡服始黔灶
我到任后很快与民众相处融洽,脱下官服开始深入民间生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