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功名美恶,如何蔑然?
- 解析:追问墓主一生的功名善恶,为何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此句从人生价值角度进行思考,表达出对生命意义在时间中消逝的无奈与感慨,体现出个体生命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
15. 百堵皆作,十仞斯齐
- 解析:回到筑城场景,许多城墙已经筑起,高达十仞。此句描绘筑城工作的进展,与古冢的发现形成对比,暗示人类活动的延续与个体生命的消逝,体现出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16. 墉不可转,堑不可回
- 解析:城墙不能移动,护城河也无法改变。进一步强调筑城工作的既定事实,与古冢的迁移形成反差,再次突出个体生命在宏大的人类活动和时间面前的无力感。
17. 黄肠既毁,便房已颓
- 解析:墓中的黄肠木已经腐朽,墓室也已坍塌。再次描述古冢内的破败景象,强化了岁月对古冢的破坏,象征着墓主曾经的一切逐渐消逝,渲染出凄凉的氛围。
18. 循题兴念,抚俑增哀
- 解析:抚摸着棺木上的题字,思绪涌起,抚摸着木俑,更增添了哀伤。通过动作描写,细腻地表达出作者面对古冢遗物时内心的悲痛与感慨,将对墓主的追思之情推向高潮。
19. 射声垂仁,广汉流渥
- 解析:运用典故,射声校尉曹褒掩埋骸骨,广汉太守陈宠收葬枯骨,他们都展现出仁爱之心。此处用典,以古人的仁爱之举为自己迁葬古冢的行为提供依据,同时也表达出对这种仁爱精神的推崇。
20. 祠骸府阿,掩骼城曲
- 解析:继续阐述古人的善举,在官署附近和城角埋葬尸骨。进一步强调古人对逝者的尊重和关怀,为下文自己迁葬古冢并祭祀的行为做铺垫,表明这是对古人仁爱传统的继承。
21. 圹即新营,棺仍旧木
- 解析:说明为墓主重新营造了墓穴,但仍使用原来的棺木。体现出对墓主的尊重,在有限的条件下,尽量保持对古冢原有元素的保留,展现出对逝者的负责态度。
22. 合葬非古,周公所存
- 解析:指出合葬并非自古就有,而是从周公时开始留存的礼仪。此句为将两具棺木合葬的行为提供历史依据,表明这一行为遵循了传统礼仪。
23. 敬遵昔义,还祔双魂
- 解析:表达出恭敬地遵循过去的礼仪,让两具棺木中的灵魂合葬在一起。体现出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对逝者的关怀,希望给予墓主恰当的安葬。
24. 幽灵髣佛,歆我牺樽
- 解析:希望墓主的灵魂仿佛能够感受到,来享用祭祀的美酒。以虔诚的祈愿结尾,表达出对墓主的敬重和安慰,希望逝者能够安息,使祭文在情感上得到圆满的收束。
……
句译:
1. 东府掘城北堑,入丈馀,得古冢
- 翻译:东府在城北挖掘护城河,挖到一丈多深时,发现了一座古冢。
2. 上无封域,不用塼甓
- 翻译:古冢上面没有明显的封土界限,建造时没有使用砖块。
3. 以木为椁,中有二棺,正方,两头无和
- 翻译:用木头做成椁,椁里面有两具棺木,呈正方形,棺木两头没有棺挡。
4. 多异形,不可尽识
- 翻译:(古冢内)有很多形状奇特的东西,不能全部辨认出来。
5. 刻木为人,长三尺,可有二十馀头
- 翻译:用木头刻成人形,每个大约三尺长,大概有二十多个。
6. 初开见,悉是人形,以物枨拨之,应手灰灭
- 翻译:刚打开时看,全都是人形,用东西轻轻触碰它们,立刻就化为灰烬。
7. 棺上有五铢钱百馀枚,水中有甘蔗节及梅李核、瓜瓣,皆浮出不甚烂坏
- 翻译:棺木上有一百多枚五铢钱,(椁内的)水中有甘蔗节以及梅李核、瓜籽,都浮在水面上,没有完全腐烂。
8. 铭志不存,世代不可得而知也
- 翻译:没有墓志铭等记载文字,(这座古冢所属的)年代无法知晓。
9. 公命城者改埋于东冈,祭之以豚酒
- 翻译:长官命令筑城的人把(古冢)改埋到东冈,用猪肉和酒来祭祀。
10. 既不知其名字远近,故假为之号曰冥漠君云尔
- 翻译:既然不知道(墓主)的姓名及相关信息,所以暂且给他取个号叫“冥漠君”。
第二部分(祭文正文)
1. 元嘉七年九月十四日,司徒御属领直兵令史、统作城录事、临漳令亭侯朱林,具豚醪之祭,敬荐冥漠君之灵
- 翻译:元嘉七年九月十四日,司徒御属兼直兵令史、统作城录事、临漳令亭侯朱林,准备了猪肉和酒等祭品,恭敬地向冥漠君的灵魂献祭。
2. 忝总徒旅,板筑是司
- 翻译:我惭愧地统领众人,负责筑城的工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