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鲍照《拟行路难?其十三》

作品:诗词一万首|作者:咸鱼耀祖|分类:其他|更新:2025-07-10 08:19:46|字数:8088字

5. 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

- 解析:诗人内心充满忧虑,害怕自己长期漂泊在外,最终客死他乡,成为异地之鬼。“羁死”突出了漂泊与死亡的无奈,“客思寄灭”表明羁旅他乡的思念之情无处寄托,最终可能消逝,“生空精”则感慨生命仿佛白白耗费精力。此句深刻表达出诗人对未来命运的恐惧,以及对长期漂泊、思念无果的悲哀,将内心的痛苦与迷茫推向高潮。

6. 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

- 解析:在深深的忧虑与痛苦中,诗人时常怀念家乡的田野风光,思念家乡的亲人。每当念及,便忍不住发出悲叹之声。“每怀”“念我”强调了思念的频繁与深切,“多悲声”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因思念而生的悲痛,进一步凸显出其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这种情感真挚而强烈。

7. 忽见过客问何我,宁知我家在南城:

- 解析:正在沉浸于思乡之情时,诗人突然遇到一位过客打听寻找自己。诗人对此感到惊讶,反问过客为何知道自己家在南城。这一情节自然引出下文与过客的对话,展现出诗人对家乡信息的极度渴望,也从侧面反映出其漂泊在外,对家乡消息的匮乏与期待。

8. 答云我曾居君乡,知君游宦在此城:

- 解析:过客回答说自己曾经在诗人的家乡居住过,所以知晓诗人在此城从军服役。过客的这一回答,既解释了其知晓诗人信息的缘由,又为下文关于家乡和妻子情况的叙述做铺垫,推动了诗歌情节的发展。

9. 我行离邑已万里,今方羁役去远征:

- 解析:过客接着讲述自己也要离开家乡远赴万里之外,此刻正像诗人一样,因服役而要去远方征战。此句不仅表明过客与诗人有着相似的漂泊命运,加深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社会征人漂泊的普遍现象,使诗歌的情感更具代表性和广泛性。

10. 来时闻君妇,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

- 解析:过客带来了诗人妻子的消息,说他离开家乡时听闻诗人的妻子在闺房中独自居住,如同寡妇般坚守贞节,名声远扬。“孀居独宿”描绘出诗人妻子独守空闺的孤独处境,“有贞名”则强调其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从侧面体现出夫妻之间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让诗人对妻子既感愧疚又心怀感激。

11. 亦云悲朝泣闲房,又闻暮思泪沾裳:

- 解析:进一步描述诗人妻子的生活状态,说她早上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悲伤哭泣,晚上思念丈夫泪水湿透衣裳。“悲朝”“暮思”从时间维度,全方位展现出诗人妻子整日沉浸在对丈夫的思念与悲伤之中,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生动地刻画出其痛苦的心境,让人深切感受到夫妻分离的凄惨与无奈。

12. 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

- 解析:此句描绘诗人妻子的容貌变化。由于长期的思念与孤独生活,她面容憔悴,不再有往昔的喜悦与光彩,头发蓬乱,容颜衰老,也不再梳妆打扮。这一细节描写,细腻地展现出诗人妻子因丈夫不在身边而无心打理自己的状态,深刻反映出分离给她带来的身心创伤,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她的痛苦与煎熬。

13. 见此令人有余悲,当愿君怀不暂忘:

- 解析:过客讲述完诗人妻子的情况后,表示听闻这些令人深感悲痛,希望诗人不要暂时忘记妻子的深情。这既是过客对诗人的劝诫,也点明了诗歌的主旨,强调了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诗人对妻子应有的牵挂与铭记,使整首诗在浓浓的思乡念亲之情中,更增添了一份对夫妻之情的珍视与感慨。

……

句译:

1. 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

春天的鸟儿从早到晚叽叽喳喳地啼鸣,这最能触动游子内心忧愁思念的情绪。

2. 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

当初我离开家乡投身侨军,那时荣耀的志向与高昂的意气直上云霄。

3. 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经过渐渐流逝的三年流浪般的从军生活,忽然间发现自己长出了白发和白胡须。

4. 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

今晚对着河水把白发白须都拔光了,明天对着镜子一看却又长满了。

5. 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

只是担心长期漂泊在外客死他乡,成为异乡之鬼,客居他乡的思念之情无处寄托而消逝,生命白白耗尽精力。

6. 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

每每怀念起家乡的田野,思念家乡亲人时总是悲声连连。

7. 忽见过客问何我,宁知我家在南城:

忽然遇到一位过客打听寻找我,我反问他怎么知道我家在南城。

8. 答云我曾居君乡,知君游宦在此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诗词一万首》,方便以后阅读诗词一万首第292章 鲍照《拟行路难?其十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词一万首第292章 鲍照《拟行路难?其十三》并对诗词一万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