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作品:诗词一万首|作者:咸鱼耀祖|分类:其他|更新:2025-07-10 08:19:36|字数:5404字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

赏析:

《拟行路难·其六》是鲍照的代表作之一,生动展现了诗人在理想与现实冲突下的内心挣扎,情感真挚浓烈,艺术感染力极强。

一、主题思想

1. 仕途失意的愤懑:开篇“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诗人面对食物却难以下咽,以拔剑击柱这一激烈举动,宣泄内心极度愤懑,直抒在仕途上壮志难酬的痛苦。“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则明确表达对自身才华被埋没、在官场中备受压抑的不满,凸显其渴望有所作为却不得的无奈与愤懑。

2. 无奈的抉择与自我宽慰:“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诗人因仕途不顺,无奈选择辞官归家,看似洒脱,实则饱含无奈。回归家庭后,“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描绘出温馨的家庭生活场景,一定程度上慰藉了其受伤心灵。但末尾“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又将情绪拉回,在自我宽慰中,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对贤才的不公,强化了主题。

二、艺术特色

1. 情感的强烈爆发与细腻转变:诗歌开篇情感如火山喷发般强烈,“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瞬间将读者带入诗人极度愤懑的情绪中。随后情感逐渐转向细腻,从对仕途的不满转为对家庭生活的描绘,在温馨与无奈间转换。结尾又以深沉感慨收束,这种情感的起伏变化,使诗歌情感层次丰富,增强了感染力与表现力。

2. 细节描写的巧妙运用: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通过日常生活细节描写,勾勒出一幅温馨和睦的家庭画面,以具体可感的生活场景展现家庭温暖,与前文仕途的压抑痛苦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更深刻体会到诗人心境转变,增添诗歌的生活气息与真实感。

3. 卒章显志的有力收束:诗歌结尾“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借古圣贤皆贫贱的普遍现象,点明自身因孤高正直而贫贱的现实,卒章显志。既对社会不公进行深刻批判,又体现诗人坚守自我的品格,使诗歌主题得以升华,余韵悠长,引发读者对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深入思考。

……

解析:

1.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 解析:诗人面对桌案上的食物,却毫无食欲,难以下咽。心中郁积的愤懑如汹涌的潮水,无法抑制,于是愤而拔剑,击打屋柱,同时发出长长的叹息。这一连串极具冲击力的动作,将诗人内心极度的愤懑与痛苦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不能食”表明内心愁绪之深,已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拔剑击柱”这一激烈行为,更将愤懑之情推向顶点,而“长叹息”则如沉重的低音,久久回荡,余味无穷,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悲愤。此句为全诗奠定了激昂悲愤的情感基调。

2.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 解析:诗人感慨身为大丈夫,在这世上生存的时间本就短暂,怎能像那小步徘徊的鸟儿一般,垂着翅膀,无所作为呢?这里“会几时”表达出对人生短暂的喟叹,“蹀躞垂羽翼”形象地描绘出一种畏缩不前、压抑受限的状态。通过反问的语气,强烈地抒发了诗人对自身才华被压抑、抱负无法施展的愤懑与不甘,展现出他渴望挣脱束缚,在有限的人生中一展宏图的壮志豪情。这一句是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命运不公的有力抗争。

3.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 解析:既然在仕途上处处碰壁,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诗人毅然决然地选择放弃官职,离开官场,回家去过闲适的生活。这一决定看似洒脱,实则饱含着深深的无奈与失望。“弃置”一词,凸显出诗人对官场的决绝态度,而“罢官去”则明确了他的行动。“还家自休息”描绘出一种看似轻松自在的归隐状态,但结合前文的愤懑与无奈,不难体会到这背后隐藏着的是对现实的无力与妥协,是在理想破灭后寻求的一种自我解脱。

4.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 解析:此句描绘了诗人辞官归家后日常生活的一个场景。早上出门时,与亲人亲切告别;傍晚时分,又回到亲人身边。简单的十个字,勾勒出一幅平凡而温馨的画面,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种与亲人朝夕相伴的生活,与官场的勾心斗角、压抑沉闷形成鲜明对比,让诗人在家庭的温暖中暂时寻得了一丝慰藉,体现出家庭对他心灵的安抚作用,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与对平凡家庭生活的向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诗词一万首》,方便以后阅读诗词一万首第285章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诗词一万首第285章 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并对诗词一万首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