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动而可践,静而可象。
- 解析:强调自己的隐居生活无论是行动还是静止,都有可践行和效法之处,说明隐居生活并非毫无价值,而是有着积极的示范意义,体现隐居者在生活中对自身行为和精神境界的追求,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61. 盖君子藏器以有待,祓身以独善。
- 解析:表明自己作为君子的处世原则,怀藏才能以等待时机,修身以独善其身。体现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说明在没有合适机会时,选择隐居修身,提升自己,等待能够施展才华、为社会做贡献的时机,这是对自己隐居行为的一种理论阐释,强调隐居并非消极逃避,而是积极的自我提升和等待。
62. 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宾。
- 解析:说明君子在不同境遇下的应对方式,受到尊重就成为将领,被轻视就成为宾客,体现一种豁达、从容的态度,无论外界如何对待自己,都能坦然接受,坚守自己的内心和原则,进一步阐述隐居者在面对不同社会态度时的应对策略,突出其心态的平和与坚定。
63. 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泉之下。
- 解析:以夸张的手法进一步强调君子在不同境遇下的状态,被推举就身处青云之上,被压抑就处于深泉之下,突出君子能屈能伸,不受外界境遇变化影响的特质,体现隐居者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能坚守自我,不被外界左右,展现出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
64. 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
- 解析:再次形象地表达君子在被任用和不被任用情况下的状态,被任用就如猛虎般展现才华,不被任用就如老鼠般低调潜藏,体现一种顺应时势、灵活应变的态度,同时也强调无论是否被任用,君子都能保持自我,不丧失自己的本质,这是对隐居者处世态度和能力的生动描述。
65. 虽失屈伸之宜,时或然也。
- 解析:承认有时可能会失去屈伸的适宜时机,但认为这是时运所致。体现出一种对时运的坦然接受,表明隐居者明白个人的境遇受到时运影响,即使暂时不被理解或重用,也不会抱怨,而是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进一步突出其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66. 且夫辩所从于居易之时,坚直操于利仁之世,而犹褊浅选懦者之所不为。
- 解析:指出在平安之时辨别所应遵循的方向,在追求利益的时代坚守正直的操守,这尚且是狭隘浅薄、怯懦之人所不愿做的。通过与狭隘浅薄之人的对比,强调自己坚守原则的不易和高尚,说明自己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选择坚守正道,不随波逐流,体现隐居者对道德和原则的坚守。
67. 况乎积德累仁,文以礼乐,仗义依仁,约以四教。
- 解析:进一步阐述自己遵循的道德准则,积累仁德,用礼乐加以修饰,秉持正义,依照仁爱,用文、行、忠、信四教来约束自己,表明自己不仅追求个人的精神境界提升,还遵循儒家的道德规范,强调自己的隐居生活是在高尚道德准则指导下的选择,体现隐居者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68. 奉先王之训,总圣贤之谟。
- 解析:表明自己奉守先王的训诫,总括圣贤的谋略,体现对传统圣贤智慧的尊重和继承,说明自己的行为和选择并非盲目,而是有深厚的文化和道德根基,为自己的隐居观点提供历史和文化依据,增强观点的说服力。
69. 固将南面以师友处之,北面以臣主用之。
- 解析:说明自己即使选择隐居,也具有为师为友、为臣为主的才能和品德,若有合适时机,既可以成为君主的师友,给予指导和建议,也能以臣子身份为君主效力,体现隐居者并非毫无作为,而是有着丰富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随时准备为社会做出贡献,只是等待合适的时机。
70. 使言必有用,术必有改。
- 解析:强调自己若出仕,必定要让言论有实际用处,策略能改变现状,体现隐居者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和对出仕的谨慎态度,不轻易出仕,一旦出仕就要有所作为,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这也是对自己隐居与出仕观点的进一步完善,表明隐居并非逃避责任,而是为了更好地准备和等待。
71. 吾将抗志显高,遂终于斯。
- 解析:表明自己将坚守志向,彰显高洁,最终坚持这种生活方式。再次强调自己对隐居选择的坚定决心,突出对自身志向和道德追求的执着,不被外界因素干扰,体现隐居者坚守自我、追求高尚精神境界的品质。
72. 此吾所以于今而不迁也。
- 解析:总结全文,说明这就是自己如今不改变选择(坚持隐居)的原因,回应前文弟子的质疑,清晰地阐述自己坚持隐居的理由和观点,使文章论述完整,逻辑严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