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当下的影射:文中对攀附权势者得势、山林才俊被埋没的现象描述,如“附势之党横擢,则林薮之彦不抽”,影射当时社会选拔人才的不公,权贵当道,真正有才能的人难以出头,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3. 坚守自我的人生态度:束皙表示在有道之世,将遵循君子之道,坚守自身志向。他“抗志显高”,追求内心的高洁与志向的坚守,不随波逐流。这种态度体现对自身价值观的笃定,不被外界的名利诱惑与社会乱象所左右,追求一种独立、高尚的精神境界。
二、艺术特色
1. 主客问答,层次分明:采用主客问答结构,使文章层次清晰,逻辑严谨。门人的提问引出出仕与隐居的话题,阐述积极出仕观点并对束皙隐居提出质疑,为下文束皙的回应做铺垫。束皙的回答系统阐述自己对出仕与隐居的看法、对不同时代的评判及坚守自我的决心,层层递进,深入探讨主题,使读者清晰把握作者思路与观点。
2. 用典丰富,增强说服力:文中大量运用典故,如伊尹、吕望、苏秦、张仪、嵇康、陆贾、董仲舒、扬雄、王肃等历史人物的事迹。这些典故不仅丰富文章内容,还通过具体事例支撑作者观点,增强说服力。如以伊尹、吕望的成功出仕论证积极入世可立功扬名,用苏秦、张仪的行为揭示功利出仕的弊端,借嵇康等人说明隐居亦可实现人生价值。
3. 语言骈散结合,富有韵律:语言呈现骈散结合特点。如“世乱则救其纷,时泰则扶其隆。振天维以赞百务,熙帝载而鼓皇风”等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富有韵律美,增强文章气势与感染力;同时,也有散句使文章表达更为灵活自然,如“且吾闻之,求荣者身弊,索隐者无闷”,骈散结合使文章在庄重之中不失灵动,更易于表达丰富思想情感。
……
解析:
1. 束皙闲居,门人并侍。方下帷深谭,隐几而咍。
- 解析:开篇描绘场景,束皙赋闲在家,弟子们在旁侍奉。他正放下帷帐,与弟子深入探讨学问,说着说着,不觉靠在小桌上打起呵欠。“下帷深谭”展现束皙专注于学术探讨,“隐几而咍”则为画面增添生活气息,刻画了一个沉浸于学问,又稍显疲惫的学者形象,为下文弟子提问及主客对话做铺垫。
2. 含毫散藻,考撰同异。
- 解析:“含毫”指含着毛笔,准备书写;“散藻”意思是挥洒辞藻,形容束皙创作文章时的状态。“考撰同异”表明他在写作过程中,对各种观点、事物进行考证辨析,探究异同之处,突出其治学的严谨态度,展现他在学术研究上的深入与细致。
3. 在侧者进而问之曰
- 解析:引出弟子的提问,“在侧者”明确提问之人是侍奉在旁的弟子,“进而问之”表明弟子走上前向束皙发问,由此开启主客问答的模式,推动文章情节发展,引出关于出仕与隐居的讨论主题。
4. 盖闻道尚变通,达者无穷。
- 解析:弟子表达观点的起始句,“盖闻”表示听闻,“道尚变通”指出“道”崇尚灵活应变,不固执一端;“达者无穷”意思是通达事理的人能够随机应变,不会陷入困境,此为弟子后续论述积极出仕观点的理论基础,强调顺应时势变化的重要性。
5. 世乱则救其纷,时泰则扶其隆。
- 解析:具体阐述顺应时势的做法,世道混乱时,君子应挺身而出,拯救纷争;时代太平之际,就致力于扶持盛世,使其更加兴隆。这体现儒家积极入世,在不同社会环境下都要有所作为,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的思想,为下文列举历史人物的出仕行为做铺垫。
6. 振天维以赞百务,熙帝载而鼓皇风。
- 解析:进一步描述君子出仕的作为,“振天维”意为整顿国家纲纪,“赞百务”指辅助各项事务;“熙帝载”即弘扬帝业,“鼓皇风”表示鼓舞皇风,也就是宣扬良好的社会风气。描绘出积极出仕者对国家治理和社会风气营造的重要作用,突出出仕的价值与意义。
7. 生则率土乐其存,死则宇内哀其终。
- 解析:强调积极出仕、有所作为的君子受到的尊崇,在世时,天下百姓因他的存在而感到快乐;去世后,整个天下都会为他的离世而哀伤。从生死两个角度,突出这样的君子对社会和民众影响深远,再次肯定积极出仕行为所带来的巨大价值,增强说服力。
8. 是以君子屈己伸道,不耻干时。
- 解析:基于前文论述得出结论,所以君子应该委屈自己,以伸张正道,并且不以向时世求取功名而感到羞耻。“屈己伸道”体现君子为实现理想和道义,愿意牺牲个人利益;“不耻干时”表明在弟子看来,主动寻求出仕机会,为国家和社会效力是正当且必要的,进一步强化积极出仕的观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