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赫层构以岌嶪,邈干云而秀崇。
- 解析:“赫”表示显着、盛大,描绘楼的气势恢宏。“层构”指楼的层层结构,“岌嶪”形容高耸险峻的样子,展现楼的高大巍峨。“邈”有高远之意,“干云”即触及云霄,“秀崇”强调楼的秀丽高峻。此句从多个角度描绘楼的外观,极言其高大雄伟,仿佛与云相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进一步强化楼在作者心中的不凡印象。
4. 飞甍四注,上概穹隆。
- 解析:“飞甍”指飞檐,生动地描绘出屋檐翘起如飞鸟展翅的形态。“四注”表示飞檐向四面伸展。“上概穹隆”中,“概”有接近之意,“穹隆”指代天空,形容飞檐几乎与天空相接,形象地展现出楼的飞檐不仅造型优美,而且高耸入云,增添了楼的宏伟气势与灵动之感。
5. 临南轩而向春,即游目于西邕。
- 解析:“临”意为靠近,“南轩”指南边的窗户,“向春”表明从南边窗户望去,眼前是一片春光。“即”有就、便之意,“游目”指放眼观望,“西邕”指代西边的广阔之地。此句写作者在楼上的观景行为,通过从不同方向眺望,展示出视野的开阔,为下文具体描写所见之景做铺垫。
6. 睹荆山之嵯峨,观汉水之纡通。
- 解析:“睹”与“观”都表示观看。“荆山”是当地的山脉,“嵯峨”形容山势高峻。“汉水”为河流,“纡通”描绘出汉水曲折流淌的样子。作者在这里具体描绘从楼上看到的山川景色,高峻的荆山与曲折的汉水构成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展现出此地的自然风光之美。
7. 览斯宇之所处,实显敞而寡仇。
- 解析:“览”有观看、审视之意,“斯宇”指这座楼所处的地方。“显敞”表示地势开阔、明亮,“寡仇”意思是很少有能与之相比的。此句是作者对楼所处位置的总体评价,强调其地势优越,环境开阔,突出此地的独特之处,为下文情感的转折做铺垫。
8. 虽信美而非吾土,曾何足以少留。
- 解析:“虽”表转折,“信美”承认此地确实很美。“非吾土”则明确指出这里不是自己的家乡。“曾何足以少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出,尽管此地风景优美,但因不是故乡,不值得稍微停留,直接抒发了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情感在此处陡然转折,从对楼与景色的赞美转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9. 遭纷梗之世难,婴殷忧之殷忧。
- 解析:“遭”即遭遇,“纷梗”形容局势纷乱、阻塞,指作者身处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世难”表示世间的灾难,点明当时的社会背景。“婴”有缠绕之意,“殷忧”即深深的忧虑,重复“殷忧”强调作者被重重忧虑所困扰,表达出对所处乱世的无奈与痛苦,引出下文对内心忧虑的具体阐述。
10. 叹《黍离》之愍周,悲《麦秀》于殷墟。
- 解析:作者运用典故,“叹《黍离》之愍周”,《黍离》出自《诗经》,周大夫路过故都,见宗庙宫室毁坏,长满黍稷,遂作《黍离》,表达对周朝覆灭的哀伤。“悲《麦秀》于殷墟”,箕子路过殷墟,见宫室毁坏,生出禾黍,作《麦秀》之歌,悲叹商朝的灭亡。作者借此二典,以周、商的兴衰类比当下国家的命运,委婉而深沉地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展现出对时代苦难的深刻感慨。
11. 惟日月之逾迈,俟河清其未极。
- 解析:“惟”为发语词,“日月之逾迈”指时光的流逝,“逾迈”有消逝、过去之意。“俟”是等待,“河清”古人以黄河水清为祥瑞,象征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未极”表示没有尽头。此句表达作者感慨时光不断流逝,而等待天下太平却遥遥无期,体现出他对太平盛世的期盼以及在乱世中无奈等待的煎熬心情。
12. 冀王道之一平,假高衢而骋力。
- 解析:“冀”是希望,“王道”指国家的政治统治,“一平”表示实现太平、稳定。“假”有借助之意,“高衢”本指大道,这里比喻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骋力”即施展能力。此句表明作者期望国家政治能够恢复太平,自己能借此机会在广阔的平台上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反映出他积极入世,渴望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心态。
13. 惧匏瓜之徒悬,畏井渫之莫食。
- 解析:又用典故,“惧匏瓜之徒悬”,出自《论语》,孔子以匏瓜自比,担心自己如匏瓜般只是高悬而不被食用,即有才而不被重用。“畏井渫之莫食”,渫指淘井使水洁净,比喻自己虽如淘净的井水般有才能,却怕无人取用。此句表达作者担忧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不被赏识任用,体现出他在乱世中渴望施展抱负却又担忧不被认可的矛盾心理。
14. 步栖迟以徙倚,白日忽其将匿。
- 解析:“步”指漫步,“栖迟”和“徙倚”都表示徘徊、来回走动,描绘出作者在楼上心绪不宁、徘徊不定的状态。“白日忽其将匿”,“忽”强调时间的突然,“匿”是隐藏,指太阳突然将要落下,以天色渐晚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迷茫与不安,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氛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