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赋
潘岳
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高阁连云,阳景罕曜,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此焉游处。仆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底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于时秋也,故以“秋兴”命篇。其辞曰:
四运忽其代序兮,万物纷以回薄。览花莳之时育兮,察盛衰之所托。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善乎宋玉之言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夫送归怀慕徒之恋兮,远行有羁旅之愤。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彼四戚之疚心兮,遭一涂而难忍。嗟秋日之可哀兮,谅无愁而不尽。野有归燕,隰有翔隼。游氛朝兴,槁叶夕殒。于是乃屏轻箑,释纤絺,藉莞蒻,御袷衣。庭树槭以洒落兮,劲风戾而吹帷。蝉嘒嘒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天晃朗以弥高兮,日悠阳而浸微。何微阳之短晷,觉凉夜之方永。月朣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熠耀粲于阶闼兮,蟋蟀鸣乎轩屏。听离鸿之晨吟兮,望流火之夕倾。宵耿介而不寐兮,独展转于华省。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俯首而自省。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仰群俊之逸轨兮,攀云汉以游骋。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苟趣舍之殊途兮,庸讵识其躁静。闻至人之休风兮,齐天地于一指。彼知安而忘危兮,固出生而入死。行投趾于容迹兮,殆不践而获底。阙侧足以及泉兮,虽猴猿而不履。龟祀骨于宗祧兮,思反身于绿水。且敛衽以归来兮,忽投绂以高厉。耕东皋之沃壤兮,输黍稷之馀税。泉涌湍于石间兮,菊扬芳于崖澨。澡秋水之涓涓兮,玩游鲦之潎潎。逍遥乎山川之阿,放旷乎人间之世。悠哉游哉,聊以卒岁。
……
赏析:
《秋兴赋》是西晋文学家潘岳的作品。作者时年三十二岁,却已见白发,身处官场,内心却向往自由,借秋景抒发人生感慨,表达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该赋情景交融,文辞优美,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价值。
一、主题思想
1. 悲秋之情与人生感慨:作者开篇感慨四季更迭,万物盛衰,借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奠定悲秋基调。从自然的秋景联想到自身境遇,如“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将个人的荣辱兴衰与秋天的肃杀相联系,抒发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描绘自己头发斑白,直接表达对年华老去的悲哀。
2. 官场厌倦与归隐渴望:文中描述作者在官场的生活,“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底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体现出对官场拘束、忙碌生活的厌倦,以“池鱼笼鸟”自比,强烈表达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且敛衽以归来兮,忽投绂以高厉。耕东皋之沃壤兮,输黍稷之馀税”则明确表明作者想要辞官归隐,享受田园生活的愿望,展现对宁静、质朴生活的追求。
二、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潘岳善于将主观情感融入秋景描写中。如“庭树槭以洒落兮,劲风戾而吹帷。蝉嘒嘒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天晃朗以弥高兮,日悠阳而浸微”,通过描写庭院树木落叶、劲风吹帷、蝉鸣雁飞、天空高远、日光渐弱等秋景,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出自己内心的悲伤与寂寞。又如“月朣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熠耀粲于阶闼兮,蟋蟀鸣乎轩屏”,借月色朦胧、寒露清冷、流萤闪烁、蟋蟀鸣叫等夜景,进一步强化孤独、哀愁的情绪,使情与景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2. 用典自然:文中多处运用典故,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如引用宋玉《九辩》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巧妙引出自己的悲秋情怀,使情感表达更具深度和底蕴。“闻至人之休风兮,齐天地于一指”化用《庄子·齐物论》“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的典故,表达对超脱境界的向往,用典自然贴切,毫无生硬之感。
3. 语言优美:赋文辞藻华丽,造语精工。如“游氛朝兴,槁叶夕殒”,“朝兴”与“夕殒”相对,生动地表现出秋景的变化;“澡秋水之涓涓兮,玩游鲦之潎潎”,“涓涓”形容秋水细流,“潎潎”描绘游鱼轻快游动的样子,用词精准,富有画面感。同时,句式整齐,以四言、六言为主,间以杂言,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文学价值
1. 丰富悲秋主题内涵:《秋兴赋》继承并发展了宋玉以来的悲秋传统,不仅从自然角度描写秋的肃杀引发悲伤,更将个人的政治感慨、人生体验融入其中,使悲秋主题更加丰富深刻,为后世悲秋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