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长啸归东山,拥耒耨时苗
- 解析:“长啸”常被古人用于抒发内心的情感,此处表达一种洒脱与对自由的向往。“归东山”借指归隐山林,“拥耒耨时苗”描绘了一幅拿起农具去耕种应时禾苗的田园劳作场景。这两句与前文所描述的仕途形成强烈反差,表明诗人虽身处官场,但内心却渴望远离尘世喧嚣,回归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质朴与宁静,体现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5. 幽谷茂纤葛,峻岩敷荣条
- 解析:诗人将目光投向自然,描绘出幽静的山谷中,纤细的葛藤生长得极为繁茂;高峻的山岩上,各种枝条舒展,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这两句通过对不同地势植物生长状态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蓬勃的生机,同时为下文引发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埋下伏笔。
6. 落英陨林趾,飞茎秀陵乔
- 解析:“落英”指落花,“陨林趾”描绘了落花飘落在树林脚下的情景,象征着生命的凋零。“飞茎”代表植物向上生长的茎蔓,“秀陵乔”表示茎蔓在山陵乔木间显得秀丽挺拔,寓意着生命的蓬勃向上。此句通过落花与向上生长的茎蔓的鲜明对比,突出了自然世界中生命的兴衰变化,暗示了人生境遇的无常。
7. 卑高亦何常,升降在一朝
- 解析:由前面自然景象中植物的兴衰对比,诗人顺势发出感慨,指出地位的高低并非一成不变,上升与下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发生改变。此句从自然现象升华到对人生的思考,体现出诗人对人生境遇变化莫测的深刻认识,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
8. 徒恨良时泰,小人道遂消
- 解析:“良时泰”描述的是当时社会处于太平盛世,然而诗人却“徒恨”,即白白地遗憾。“小人道遂消”中的“小人”是诗人自谦之词,这里指自己秉持的处世原则或方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逐渐难以施行。此句反映出诗人在太平盛世中,因自身处世之道与现实环境的冲突而产生的无奈与失落情绪。
9. 譬如野田蓬,斡流随风飘
- 解析:诗人以“野田蓬”自比,田野中的蓬草常被视为漂泊无依的象征。“斡流随风飘”形象地描绘出蓬草随着流转的风四处飘荡的状态,进一步强化了漂泊之感。通过这个比喻,诗人深刻地表达出自己在仕途和人生道路上无法掌控自身命运的无奈,如同蓬草般只能随波逐流。
10. 昔倦都邑游,今掌河朔徭
- 解析:诗人回顾往昔,直言自己对在都城的宦游生活产生了厌倦之情。“都邑游”代表在繁华都城的官场生涯,而“今掌河朔徭”表明如今自己掌管着河朔地区的徭役事务,意味着仕途发生了变化,从都城转到地方任职,体现出诗人人生轨迹的转变,同时也暗示了心境的改变。
11. 登城眷南顾,凯风扬微绡
- 解析:“登城”这一动作,表明诗人登上城楼,“眷南顾”说明其满怀眷恋地向南眺望,体现出对南方(可能是都城或家乡)的思念。“凯风”指和暖的南风,“扬微绡”描绘出南风轻轻吹动轻薄丝绸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轻柔、舒缓的氛围,从侧面衬托出诗人此刻内心复杂而又略带惆怅的情绪。
12. 洪流何浩荡,修芒郁苕苕
- 解析:诗人的视线从南方收回,看到眼前的景象:浩浩荡荡的洪流奔腾不息,“何”字加强了对洪流气势的感叹。“修芒郁苕苕”描绘出修长的芒草生长得郁郁葱葱,连绵不绝的样子。这两句自然景色的描写,一方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生机,另一方面也可能借景抒情,暗示诗人内心如洪流般的波澜起伏,以及对未来如芒草般绵延的思绪。
13. 谁谓晋京远?室迩身实辽
- 解析:诗人发出疑问,谁说晋京路途遥远呢?表面上看,距离或许并不遥远,“室迩”即住所看似很近。然而“身实辽”表明实际上自己身处河朔,与晋京在心理和现实层面都产生了较大的距离感。此句深刻地表达出诗人虽对晋京(都城)仍有眷恋,但因身处异地,已产生了一种疏离感,突出了在异地任职的孤独与对过去都城生活的怀念。
14. 谁谓邑宰轻?令名患不劭
- 解析:诗人再次发出反问,谁说县令这个职位微不足道呢?“邑宰”指县令,诗人认为不应轻视这一职位。“令名患不劭”表达出诗人所担忧的是自己的美好名声不能变得更加美好、高尚。此句体现出诗人对自身职责的重视,尽管担任的是地方小官,但仍期望能有所作为,通过努力建立良好的声誉,反映出他积极向上的从政态度。
15. 人生天地间,百年孰能要?
- 解析:此句以宏观的视角感慨人生,人生活在天地之间,“百年”指代人的一生,“孰能要”意思是谁能要求自己一定活到百岁呢,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生命的有限性,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入思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