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悼贾傅之秀朗,纡远辔于促界。悲董相之渊致,屡乘危而幸济。
- 解析:哀悼贾谊才华出众,却只能在狭小的范围内施展远大的抱负,如一匹良马被局限在局促之地,难以尽情驰骋。悲叹董仲舒学识精深,却屡次身处险境,侥幸才得以渡过难关。通过列举贾谊和董仲舒的例子,进一步阐述了士人的才华与遭遇之间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士不遇的悲剧性,表达了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18. 感哲人之无偶,泪淋浪以洒袂。承前王之清诲,曰天道之无亲;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
- 解析:感慨这些贤哲之士孤独无援,作者不禁泪水纵横,洒满衣袖。接着提到承蒙前代圣王的清言教诲,说天道对人没有亲疏之分,秉持纯一之道作为借鉴,总是辅助善良、保佑仁爱之人。此句在情感上进一步深化对贤哲之士不遇的悲痛,同时引出对天道的思考,为下文质疑天道的公正性做铺垫。
19. 夷投老以长饥,回早夭而又贫;伤请车以备椁,悲茹薇而殒身。
- 解析:以伯夷到老一直忍受饥饿,颜回过早夭折而且贫困为例,“伤请车以备椁”指颜渊死后,其父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来为颜渊置办棺椁,“悲茹薇而殒身”指伯夷、叔齐采薇而食最终饿死。这些事例表明,即便像伯夷、颜回这样好学且践行道义的人,命运却如此悲惨,与前文提到的“天道辅善佑仁”形成鲜明对比。
20. 虽好学与行义,何死生之苦辛!疑报德之若兹,惧斯言之虚陈。
- 解析:作者发出感慨,虽然他们好学且践行道义,为何生死的遭遇如此痛苦艰辛!由此怀疑所谓上天回报善人的说法竟是如此,害怕这种说法只是虚妄之言。通过对伯夷、颜回命运的思考,直接对“天道辅善佑仁”的观念提出质疑,表达了对命运无常和天道公正性的困惑与愤懑,将对士不遇的感慨从个体命运上升到对宇宙规律的思考。
21. 何旷世之无才,罕无路之不涩。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
- 解析:作者感叹为何历经久远的时代却没有贤才得遇明主,很少有道路不坎坷难行。古人之所以慷慨激昂,是忧虑不能树立非凡的名声。此句进一步强调士不遇现象的普遍和长久,以及这种现象对士人追求声名和实现抱负的阻碍,反映出作者对整个时代士人命运的无奈与悲哀。
22. 广结发以从政,不愧赏于万邑。屈雄志于戚竖,竟尺土之莫及。
- 解析:以李广为例,他从年轻时就开始从政,其功绩足以获得万户侯的奖赏,却在宦官面前壮志难酬,最终连一尺土地的封赏都没有得到。通过李广的遭遇,具体展现了士人在现实中的壮志难伸,即便有卓越的才能和功绩,也会因各种因素而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进一步深化了士不遇的主题。
23. 留诚信于身后,动众人之悲泣。商尽规以拯弊,言始顺而患入。
- 解析:李广虽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但他留下的诚信在身后,感动众人悲痛哭泣。商鞅尽心谋划以拯救国家的弊端,进言开始被采纳,随后灾祸却降临。此句通过李广和商鞅的不同事例,继续阐述士人的艰难处境,无论他们是重品德还是重谋略,都难以避免悲惨的结局,突出了现实对士人的压迫和伤害。
24. 奚良辰之易倾,胡害胜其乃急!
- 解析:作者发出疑问,为何美好的时光如此容易消逝,为何忌恨贤能的情况如此急迫!此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对士人遭遇不公的强烈愤慨,质问为何在社会中,贤能之士总是难以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反而遭受各种迫害,进一步强化了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25. 苍昊遐缅,人事无已。有感有昧,畴测其理?
- 解析:感慨苍天高远,人事无穷无尽。有的事能让人有所感悟,有的却让人困惑不解,谁能推测其中的道理呢?此句从对具体士人的遭遇描述,上升到对整个宇宙人事的思考,表达了对天道和人事复杂关系的迷茫,体现出作者在面对士不遇这一普遍现象时,无法理解其中缘由的无奈。
26.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既轩冕之非荣,岂缊袍之耻?
- 解析:作者表明自己的态度,宁愿坚守穷困以顺遂自己的心意,也不屈从迎合而使自己身心疲惫。既然高官厚禄并非荣耀,难道身穿破旧的袍子就是耻辱?此句体现了作者在面对黑暗现实和士不遇困境时的抉择,即坚守自我,不被世俗的荣华和贫困观念所左右,展现出高尚的气节和独立的人格。
27. 诚谬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
- 解析:作者认为自己确实因与世俗观念不合而显得笨拙,但姑且欣然归隐。怀着孤独的情怀度过一生,拒绝在朝廷市肆中求取高位。此句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归隐决心,表达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彻底摒弃,以归隐来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即通过归隐来反抗士不遇的现实,保持自我的高洁品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