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蔡琰表明自己并非贪生怕死之人,之所以没有选择结束生命,是心中有所寄托。此句为下文阐述自己的希望埋下伏笔。
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解析:她希望活着的时候能够回到故乡,死后也能将尸骨埋葬在故乡的土地上。此句直接表达了她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对归乡的强烈渴望,无论生死,都与故乡紧密相连。
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
解析:在匈奴的营垒中,日子一天天过去。蔡琰提到自己得到了匈奴人的宠爱,并生下了两个儿子。此句在叙述中展现了她在胡地生活的一个重要经历,同时也为后文与儿子的分离埋下了情感冲突的伏笔。
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
解析:蔡琰表示自己养育儿子并不觉得羞耻,只是怜悯他们生长在这偏远的边地。此句体现了她作为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和对儿子命运的担忧。
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解析:当弹奏到第十一拍时,这种对儿子的情感引发了这一拍的创作,琴音哀伤婉转,仿佛能穿透内心,直达心髓。此句通过对琴音的描写,将她对儿子的复杂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
解析:东风顺应节气吹来,带来了更多的暖意,蔡琰知道这是汉朝天子的恩泽如同阳光般普洒大地。此句以东风和暖气象征汉朝天子的恩泽,为下文被赎回做铺垫。
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
解析:描绘了匈奴人也一起跳舞歌颂,汉朝与匈奴两国交欢,停止了战争。此句展现了两国和平的景象,为蔡琰被赎回创造了条件。
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
解析:突然遇到汉朝的使者,使者宣称带来了皇帝的诏令,还带来千金来赎回蔡琰。此句情节转折,蔡琰的命运出现转机,从侧面反映出汉朝对她的重视。
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
解析:蔡琰一方面为能活着归汉,遇到圣明的君主而感到欣喜;另一方面,又为不得不与年幼的儿子分别,且不知何时能再相见而悲叹。此句将她归汉的喜悦与和儿子分离的痛苦两种复杂情感同时展现出来。
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解析:当弹奏到第十二拍时,这种喜悦与悲伤的情感各占一半,难以言说清楚自己归汉和与儿子分别这两种情感。此句总结了她此时内心复杂的情绪,体现了情感的纠结与矛盾。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
解析:蔡琰没想到自己在历经磨难后,余生还能回归故乡。她抚摸着、拥抱自己的胡儿,泪水沾湿了衣裳。此句生动地描绘了她归汉前与儿子分别的场景,表现出她对儿子的不舍。
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儿号兮谁得知?
解析:“四牡騑騑”描绘出迎接蔡琰的汉使车马雄壮的样子,四匹雄健的马整齐前行,显示出迎接仪式的庄重。然而,此时她的胡儿大声号哭,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孩子心中的不舍与痛苦呢?此句通过车马的壮观与孩子哭声的对比,更凸显出分别场景的悲痛以及这份情感不被他人所理解的孤独。
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
解析:蔡琰感慨与儿子在此时面临生死离别,这种忧愁让她觉得太阳都失去了光辉,整个世界陷入灰暗。她极度渴望能生出羽翼,带着儿子一同归汉,表现出她对儿子深深的眷恋和面对分离的无奈与痛苦,将她内心的挣扎刻画得入木三分。
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
解析:蔡琰在离开时,每走一步都感觉与儿子的距离更远一些,双脚像被重物拖住,难以挪动。随着她渐渐远去,仿佛灵魂都要消散,身影也逐渐消失,但对儿子的恩爱之情却永远留在原地。此句细腻地描写了她离别时的动作和内心感受,将那种生离死别的痛苦和对儿子的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解析:弹奏到第十三拍时,琴音节奏急促,曲调悲伤至极,她感觉自己的肝肠像被搅乱刺痛一般,而这种痛苦却无人能够理解。此句通过对琴音的描绘以及自身感受的表达,强化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孤独,让读者深切体会到她在离别之际的煎熬。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
解析:蔡琰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然而儿子却不能跟随自己一起。她的心从此像长久饥饿一样空落、不安,时刻牵挂着留在胡地的儿子。“心悬悬兮长如饥”形象地比喻出她对儿子的牵挂程度,如同饥饿时对食物的渴望一样强烈且持久。
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
解析:诗人看到四季轮回,万物都有兴盛和衰败的变化,然而自己心中的愁苦却丝毫不会改变,始终如一地伴随着她。此句通过自然万物的变化与自己不变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她内心痛苦的深刻与持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