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心法要诀1-4

作品:【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作者:医衣哥|分类:游戏|更新:2025-08-02 03:27:10|字数:8012字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气血最为充盛的是阳明经,太阳经和厥阴经的气相对较少。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这“二少”与“太阴”经,常常血液不足。血液亏虚时,应行气并补养血脉;气少的情况,在破血的同时宜补气,只有气血都充足,治疗才容易成功。厥阴经和少阳经多有相火,若在这两经循行部位发生痈疽,最难平复。

【注释】人体的十二经脉,存在气血多少的差异。气血充足的经脉,病症容易痊愈;气血稀少的经脉,病症难以治愈。疡医明白这个道理,临床时就能预先知晓痈疽、疮疡从始至终的难易程度,从而用药时消补之法才恰当。比如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这两条经脉通常气多血多;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这四条经脉通常血多气少;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这六条经脉通常气多血少。一般治疗原则为:血多的经脉,治疗时可破血;气多的经脉,治疗时可行气。气少的经脉,病症难以起发,适宜采用托补的方法;血少的经脉,病症难以收敛,适宜滋养。气血都充足,病症就容易起发,也容易收敛。唯有手足厥阴、手足少阳这四条经脉,相火格外旺盛,若在这四条经脉循行部位发生痈疽,肌肉难以生长,疮口难以愈合。倘若过度使用峻猛的驱毒药物,损耗气和血,必定难以取得疗效。所以明确各经脉气血的多少,用药就不会出现随意发汗、随意攻下的弊端。

痈疽总论歌

【方歌】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膈气血凝。外因六淫八风感,内因六欲共七情,饮食起居不内外,负挑趺扑损身形,膏梁之变荣卫过,藜藿之亏气血穷。疽由筋骨阴分发,肉脉阳分发曰痈,疡起皮里肉之外,疮发皮肤疖通名。阳盛焮肿赤痛易,阴盛色黯陷不疼,半阴半阳不高肿,微痛微焮不甚红。五善为顺七恶逆,见三见四死生明。临证色脉须详察,取法温凉补汗攻。善治伤寒杂症易,能疗痈疽肿毒精。

【注释】经典中说,各种疼痛、瘙痒、疮疡等病症,大多与心火相关,所以说痈疽原本是由火毒所引发。痈疽的产生,都是因为营卫不足,气血凝结,经络受到阻隔。所以说“经络阻隔气血凝”。其病因有三类:外因、内因以及不内外因。外因方面,是由于春季的风,夏季的热暑,长夏的湿,秋季的燥,冬季的寒。这些时令之气按时到来,便是正气;若不按时令到来,或者过于强盛,就成为了淫邪。凡是这六淫邪气导致的病症,都属于外因。也有因八风相互感应而致病的情况,比如冬至日,正北方吹来的大刚风;立春日,东北方吹来的凶风;春分日,正东方吹来的婴儿风;立夏日,东南方吹来的弱风;夏至日,正南方吹来的大弱风;立秋日,西南方吹来的谋风;秋分日,正西方吹来的刚风;立冬日,西北方吹来的折风。这些风按时令而至,有助于生养万物;若不按时令而至,就会残害万物。人若感受这些异常之风,在内会引发重病,在外则会产生痈肿。凡是这八风导致的病症,同样属于外因。所以说“外因六淫八风感”。内因方面,起源于耳听靡靡之音,眼观邪异之色,鼻闻腐臭之气,舌贪美味珍馐,心思过度劳累,意念妄生杂念,这些都会损耗人的神气,凡是这六欲导致的病症,都属于内因。另外,过度喜悦会损伤心脏,过度愤怒会损伤肝脏,过度思虑会损伤脾脏,过度悲伤会损伤肺脏,过度恐惧会损伤肾脏,忧愁太久会导致气机郁结,突然受惊会导致气机收缩。凡是这七情导致的病症,也都属于内因。所以说“内因六欲共七情”。不内外因方面,是由于饮食没有节制,起居不加谨慎。过度饮用醇酒,会产生火热,消耗灼伤阴液;过度饮用茶水,会滋生湿气、停聚水饮;过度食用葱、蒜、韭、薤、兴渠(或花椒、胡椒、辣椒、桂皮、姜)等辛辣食物,会损耗气血;饮食饥饱失常,会损伤脾胃,这些都是饮食导致的疾病。白天过度劳累,从事挑担、搬运重物,或者跌倒、扑伤、闪挫、坠落等,损伤身体;夜晚不能安静休息,勉强行房事,损耗精气,这些都是起居导致的疾病。因常吃肥腻美味食物而发病的,大多会使人营卫运行不畅,火毒在体内结聚;因常吃粗茶淡饭而发病的,大多会使人胃气不充实,气血亏虚,这些也都属于不内外因。人的身体,总计有五层结构:皮、脉、肉、筋、骨。发于筋骨之间的,名为疽,属于阴证;发于肌肉与血脉之间的,名为痈,属于阳证;发于皮肤与肌肉之间的,叫做疡毒;仅发于皮肤表面的,叫做疮疖。凡是痈疽阳证明显的,初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颜色鲜红,这种情况容易破溃也容易收敛,病情顺,容易治疗,因为它属于阳证。阴证明显的,初期表现为颜色黯淡不红,患处塌陷不肿,坚硬如木且不疼痛,这种情况难以破溃也难以收敛,病情逆,治疗困难,因为它属于阴证。半阴半阳的病症,表现为漫肿而不高突,微微疼痛不太明显,稍有红肿但不发热,颜色不太红,这种病症较为凶险。若能根据具体症状恰当施治,把握合适的治疗方法,就能转险为安,否则病情就会恶化。五善,是指五种良好的症状,各种疮疡出现这些症状,表明病情顺,容易治疗。七恶,是指七种险恶的症状,各种疮疡出现这些症状,表明病情逆,难以治疗。凡是患痈疽的人,出现五善症状为病情顺,出现七恶症状为病情逆。若出现三种善的症状,患者必定能存活;若出现四种恶的症状,患者必死无疑。医生在临证时,必须详细观察患者的面色与脉象,适宜用温药的就用温药,适宜用凉药的就用凉药,适宜用补药的就用补药,适宜发汗的就发汗,适宜攻下的就攻下,这样才可能对治疗有所帮助。而且外科的痈疽病症,就如同内科的伤寒病症。善于治疗伤寒,那么各种杂病就没有不容易治疗的;能够治疗痈疽,那么各类疮疡的治疗也会非常精妙。这是因为能够辨别病症的表里、阴阳、虚实、寒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方便以后阅读【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外科心法要诀1-4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外科心法要诀1-4并对【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