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疽阳症歌
阳证痈疽在初期时,局部会出现焮热、发红、疼痛的症状,根部收束,痈肿的边缘清晰,肿胀高突犹如弯弓。发病七日左右,疼痛有时发作有时停止,到十四天左右疮内会逐渐开始生出脓液。随着脓液的排出,疼痛会逐渐减轻,患者精神也会清爽起来,腐肉脱落,新肉生长,气血充足。新生的嫩肉如同珍珠般,颜色美观,而且鲜嫩滋润如同石榴花的红色。如此自然不会出现七恶的情况,而应当是五善都具备。要知道这属于纯阳症,通过合理的医药调理,自然能够取得良好疗效。
【注释】凡是痈疽在初期,出现局部焮热、发红、疼痛且根部收束的情况,“根束”意味着痈肿周围的红晕不会扩散;“盘清”指的是痈肿界限清晰,不会出现漫肿的现象;“肿如弓”表示痈肿高突。这些都是典型的阳症表现。所以这类痈疽在溃脓、脱腐、生新肉以及收口等过程,都相对容易。
痈疽阴症歌
阴证痈疽初期,患处如同粟米般大小,不发红、不肿胀,疙瘩坚硬,触之如木般坚硬且不疼痛,也没有焮热之感,疮根平塌且范围较大,色泽黯淡毫无光泽。到第七天之后,既不溃破也不腐坏,患处呈现塌陷发软,里面没有脓液,如同空仓。疮口表面生出一层皮膜,如同脱下的甲片,疮孔中间结有颗粒,好似花朵含着种子。流出的脓液呈紫黑色,质地稀薄且气味臭秽。如果出现七恶的症状,必定会死亡。要知道这属于纯阴症,即便遇到像岐伯、黄帝时期那般高明的医生,患者生命也难以长久。
【注释】凡是痈疽刚开始时,呈现粟米大小的疙瘩,不发红、不肿胀,没有焮热感,坚硬如木且不痛,疮根向四周散漫开来,颜色黯淡没有光泽,这些都属于阴证的表现。因此,这类痈疽不容易溃破腐坏,内部空虚无脓,疮口生出类似甲片的皮膜不脱落,疮孔中有结子,犹如花中含子,流出紫黑色、稀薄且臭秽的脓液,这些情况都表明病症很难治愈。
痈疽半阴半阳歌
阴阳相兼的病症属于凶险之症,阳的表现多则吉祥,阴的表现多则凶险,生死的预兆明显。这种病症看似阳症,却仅有轻微疼痛、轻微焮肿;又看似阴证,局部是半硬半肿,肿势不高。肿而不能破溃,是因为脾气虚弱;破溃后却难以收敛,是由于脓液过多。虽然可能同时兼有五善的症状,但也难以完全避开七恶的症状。如果患者饮食能知美味,大小便调和,尚且可以治疗。按照正确的方法施治,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阳气增长、阴气消退,病情自然能够得到调理。
【注释】凡是痈疽,看起来像阳证但焮热、肿痛不很明显,看起来像阴证但又不像阴证那样坚硬如木、平塌下陷,这类病症就属于半阴半阳的凶险之症。如果逐渐出现善症,患者就能生存;如果逐渐出现恶症,患者就会死亡。
痈疽五善歌
心善表现为精神爽朗,言语清晰,舌头润泽鲜活,不烦躁,不口渴,醒时与睡时都安宁。肝善表现为身体轻便灵活,不会无故发怒、惊恐烦扰,指甲颜色红润,小便调和,排便顺畅。脾善表现为口唇滋润,能知食物滋味且喜欢增加饮食,脓液色黄浓稠而不秽臭,大便不干不稀。肺善表现为声音响亮,不气喘,没有咳嗽吐痰,皮肤光滑润泽,呼吸平稳气息顺畅。肾善表现为午后不发热,口腔平和牙齿不干,小便清长色白,夜晚安卧平静如山。
【注释】“寤寐”指的是醒和睡;“不怒不惊”意思是不会自行发怒、惊恐;“溲”指的是小便;“便”指的是大便;“不午热”指的是不在午后发热。
痈疽七恶歌
一恶表现为神志昏乱,心烦意乱,舌头干燥,疮疡颜色多为紫黑,还会自言自语、言语不清。二恶表现为身体筋脉强硬,眼睛难以正视,疮头流出血水,伴有心惊跳动,这是肝脏受伤的表现。三恶表现为身形消瘦,疮疡形状凹陷且坚硬,脓液清稀且多有臭秽气味,不思饮食,这是脾脏衰败难以恢复的症状。四恶表现为皮肤干枯,痰多且声音不响亮,气喘发作,鼻孔扇动,这是肺气断绝,必然会死亡。五恶表现为时常想要饮水,咽喉如同被火燎般干热呛痛,面容凄惨发黑,阴囊收缩,这是肾脏衰竭导致死亡的根源。六恶表现为身体浮肿,肠鸣音不断,频繁出现呕吐、呃逆,大肠滑泄,这是脏腑衰败的开端。七恶表现为疮疡倒陷,如同剥皮的鳝鱼一般,时时流出污水,四肢冰冷。
【注释】“呢喃”指言语不清楚;“惊悸”指心中惊慌跳动;“消瘦”指肌肉消瘦;“皮肤槁”指皮肤干燥;“韵不圆”指声音不响亮;“鼻扇动”指鼻孔扇动;“咽喉若燎烟”指咽喉干热呛痛;“容惨”指面容凄惨不乐;“囊缩”指外生殖器收缩;“呕呃”指呕吐且伴有呃逆;“如剥鳝”指疮面没有皮肤,类似剥皮鳝鱼的样子。
喜欢【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