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少阴病脉症并治全篇1-1

作品:【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作者:医衣哥|分类:其他|更新:2025-07-09 06:14:54|字数:8628字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去节,二两) 细辛(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面三味药,加入一斗水,先煮麻黄,煮去二升水,除去上面的浮沫,再放入其他药物,继续煮至得到三升药液,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少阴病,得病两三天,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微发汗,因为得病两三天还没有出现里证,所以只需微微发汗。

【注释】这是对上一条内容的详细说明,少阴病已经两三天了,如果仍然脉象沉、发热不缓解,适宜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微发汗。意思是说,两三天没有出现呕吐、下利等里寒症状,可知邪气已经有所衰减,然而热邪仍然在表,还是应当发汗,但不可发汗太过,所以不用细辛而用甘草,这是在温经散寒发汗之中,又有调和之意。这两种病症,都没有提到无汗,并非仲景疏忽遗漏,而是因为阴经病不会有汗,不需要特别说明。

【集注】张璐说:少阴经病一般没有发汗的治法,发汗必然导致亡阳。只有这一种病症,外在有太阳经发热无汗的表现,体内没有呕吐、下利、烦躁、口渴等症状,才可以温经散寒,使患者微微出汗。

程应旄说:既然提到微微发汗,又用“以”字、“故”字来推究原因,足以看出其郑重的态度。对照这两条,与太阳篇中发热、头痛、脉象沉,使用四逆汤的是同一类症状。那里因为病情不缓解,过了三天,可知病已入里,虽然仍有太阳经的头痛症状,但直接按照少阴经病的治法来处理。这里少阴病在刚开始的两三天,虽然没有头痛症状,也不能直接当作少阴经病来治疗,所以仍然要兼顾太阳经病的治法。这样一进一退的辨证论治,如同严谨的法律条文。假如上一条是得病两三天,后两条过了两三天病情不缓解,那么四逆汤与麻黄附子细辛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的应用,就可以互换了。

汪琥说:上一条是反而发热、脉象沉,这里也是反而发热、脉象沉,但上一条说“始得之”,病情较急,这里说“得之二、三日”,病情相对缓和。病势稍缓,治法也相应缓和。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去节,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甘草(炙,二两)

以上这三味药,加入七升水,先煮麻黄一两,水沸腾后除去上面的浮沫,再放入其他药物,煮至得到三升药液,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集解】柯琴说:如果是太阳病但脉象反而沉,就用四逆汤来急救里证,这是因为里寒阴盛。这里是少阴经病的脉象但体表反而发热,于是在解表方剂中加入附子来预先固护人体阳气,这是因为表热但阳气衰弱。既有发热无汗的太阳表证表现,又有脉象沉、但欲寐的少阴里证表现,假如只用麻黄开泄腠理,细辛发散浮热,而没有附子来固护元阳,那么太阳经的微弱阳气就会向外亡失。只有附子与麻黄并用,才能使寒邪消散而阳气不致亡失。这种里病影响到表,脉象沉却应当发汗的情况,与病在表、脉象浮而发汗的情况,有很大的区别。如果体表只有轻微发热,那么所受的寒邪也较轻,所以用甘草替换细辛,以微微发汗,用甘味药物来缓和药力,这与用辛味药物来发散药力,又稍有不同。

少阴病,脉象微弱,不可以发汗,这是因为发汗会导致阳气亡失。阳气已经虚弱,如果尺部脉象弱而涩,同样不可以使用攻下之法。

【注释】少阴病,脉象微弱,即便有发热症状,也是少阴经里寒外热,与太阳经的发热不可相提并论,所以不可以发汗,发汗就会导致阳气亡失。而且阳气已经虚弱,津液已经干涸,即便出现少阴经口燥咽干可以攻下的症状,如果尺部脉象弱而涩,同样不可以攻下,这是又担心会导致阴液亡失。

【集注】方有执说:脉象微弱,是阳气不足,所以说“无阳”,阳气不足则气化不能运行,所以不能发汗。尺部脉象用来候察阴分,弱而涩,是阴血不足,所以说同样不可攻下,那么此时应当尽快进行温补,也就可想而知了。

程应旄说:少阴经病多有自行下利的症状,人们本来就不会轻易使用攻下之法。但这里特别指出尺部脉象弱涩,那么少阴经出现大承气汤证时,其尺部脉象必然是强盛而滑利的,这里已经有所暗示了。

病人脉象寸关尺都紧,反而出汗,这是阳气亡失,这种情况属于少阴经病,按照病症规律应当出现咽痛,而且还会伴有呕吐、下利。

【注释】病人脉象寸关尺都紧,伴有发热无汗,这是太阳伤寒证;如果发热且汗出不止,这是太阳经阳气亡失的症状。现在脉象紧但没有发热,反而出汗,这属于少阴经病。而且少阴经病,按照病症规律应当出现咽痛,并且还会伴有呕吐、下利。上一条脉象微弱无汗,不可发汗,是以脉象作为判断依据;这一条有汗且脉象紧,不可发汗,是以症状作为判断依据。是从脉象还是从症状来判断,不可不仔细审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方便以后阅读【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辫少阴病脉症并治全篇1-1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辫少阴病脉症并治全篇1-1并对【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