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的方向,
当时秦裕的选择是‘电推进引擎’飞行器。
氦3聚变技术,可以说既是进一步解决人类文明能源压力的一环,
本质上,也是电推进技术的前置,
同样的,SW182材料,本质上也是这其中的一环。
负熵研究院,能动研究所部分研究团队,在这之前,就在秦裕的要求下,进行着一些前置研究工作。
理论上来说,
如果不是2801小行星撞击危机这个插曲,
负熵研究院应该也已经在电推进飞行器上努力。
只是可能没有想到,
此刻,负熵研究院,在末日危机之后,再次将目光更多投向电推进飞行器,
电推进飞行器的应用场景,却将首先在大气层内。
当然,
这也并不影响中远期,电推进飞行器,电推进飞船将在航天领域发挥的作用。
电推进引擎技术突破之后,也能够提早,恢复地球和月球月面基地的往来。
……
10月。
这时候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运转的负熵研究院,
各研究所,各研究团队,要么就是在继续着末日危机之前的一些研究,
要么就是在针对恢复地表生态,回到地表等目标,进行一些针对研究项目。
而以能动所为主的各研究团队,
在秦裕的带领和主导下,再投入了对电推进引擎的研究中。
在氦3聚变实现之后,电推进引擎的研究,实际上也已经处于临门一脚的阶段。
一众研究员们在秦裕的带领下,此刻在电推进引擎的研究过程中,
目前首要的目标,其实是将电推进引擎的推重比超过一。
即电推进引擎的推力,能够超过电推进引擎整个系统的自身重力,
这是电推进系统能够在大气层内,完成升空的前提。
11月。
负熵研究院开启的电推进引擎研究,并不是从零开始的,
此刻秦裕直接主导和参与的对电推进引擎研究,也同样不是从零开始。
在负熵研究院能动所成立之前,
过去的两百多年里,
在化学火箭发展的同时,人们就从来没有停下过对电推进动力的研究,
只是,一直到负熵研究院能动所成立时,
电推进引擎的相关技术,一直停留在较初始的阶段,
电推进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异常狭窄,基本只用在维持空间站和其他轨道飞行器的高度上,
能够提供的推力也异常有限。
之后,能动所部分研究团队,再秦裕的要求下,接受了这项研究,
在氦3聚变技术研究推进着的时候,也一直有相关研究团队,持续对电推进技术做着预研。
最后,在过往的基础上,
能源技术,材料技术得到一些突破之后,此刻电推进技术的再研究,似乎有些水到渠成的感觉。
特别是,在秦裕直接参与的情况下,
对于能动所一众研究员来说,明显能够感觉到,电推进技术的研究,有些进展地飞快。
电推进技术上,最后留下的一些艰难的,难啃的骨头,难以解决的难题,
在秦裕教授的带领下,整个能动所在研究中,就像是如同洪流,直接朝着那些难题碾压了过去。
12月。
负熵研究院,能动研究所各研究团队,
在秦裕的带领下,
开始进行一款,全新的,电推进引擎的整体设计。
还是和之前一样,
秦裕掌握整个方向,
而各研究团队的研究员们,就负责各子系统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对于是否能够解决这个难题,
各研究团队的研究员们,可能比秦裕本人的信心都足。
在过往发生的事情下,人们对于秦裕院士,难免都有些盲目了。
关键是,在研究上,秦裕院士也的确还没有错过。
喜欢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