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所有数据和结论,都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前提上。”
高建的眉头皱得更深:“什么前提?”
“你把我们的轧钢厂,当成了三个月前的轧钢厂。”
张西范走到会议室中央。
“高处长,我想请教一个问题。”
“制约我们成品率和生产速度的核心瓶颈,除了设备老化,还有什么?”
高建不假思索地回答:“刀具损耗和冷却润滑效率。特别是加工高强度合金钢的时候,一个钻头下去,用不了多久就得换,严重影响效率。”
这是全厂技术人员都知道的难题。
“说得好。”
张西范打了个响指。
会议室的门被推开。
王铁山带着两个保卫科的干事,抬着一个沉重的木箱,走了进来。
“咚!”
木箱被重重地放在会议桌上。
所有人都愣住了,不知道他要干什么。
张西范亲自上前,用撬棍撬开了木箱。
“唰!”
一抹刺眼的、如同水银般的光亮,从木箱里泄露出来。
箱子里,整整齐齐码放着的,是一排排崭新的、闪烁着金属寒光的钻头和刀具。
它们的造型和色泽,与厂里现有的完全不同。
高建的瞳孔,猛地一缩。
他死死地盯着那些刀具,像是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
“这是……”
他的声音,第一次出现了颤抖。
“钨钴合金刀具。”
张西范拿起其中一支,在指尖把玩。
“硬度,是你们现在用的高速钢刀具的三倍。”
“耐热性,提高了百分之五十。”
“损耗率,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
他放下刀具,又从王铁山手里接过一个铁皮桶。
“新型石墨基润滑油。”
“冷却效率,比我们现在的机油高一倍。”
他环视全场,目光最后落在已经呆若木鸡的高建脸上。
“高处长。”
“现在,你还觉得,提高百分之三十的产量,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吗?”
整个会议室,一片死寂。
所有技术干部,都用一种看神仙的眼神看着张西范。
这些东西,他们只在国外的技术期刊上见过!
是花钱都买不到的战略物资!
这个年轻的保卫科长,是怎么弄到的?!
高建的呼吸变得无比粗重。
他快步走到木箱前,像抚摸情人一样,拿起一支钻头,手指在冰冷的刃口上轻轻划过。
那极致的工业美感,那超越时代的技术结晶,让他浑身战栗。
作为一个技术人员的本能,让他瞬间就明白了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一场革命。
生产力的革命!
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旧的数据模型被瞬间推翻,新的变量被代入……
一分钟后。
他抬起头,看向张西范,眼神里,没有了敌意和质疑。
只剩下一种混杂着震撼、狂热和敬佩的复杂情绪。
“不止百分之三十。”
高建的声音沙哑,却无比坚定。
“如果这些刀具和润滑油能全面列装……”
“我有信心,在保证安全和良品率的前提下,将产能提高……百分之四十!”
“甚至……更高!”
“轰!”
会议室里,再次炸裂。
但这一次,不再是质疑和恐慌。
而是无法抑制的兴奋和狂喜!
会议室的狂热,像潮水般退去。
李怀德瘫在椅子上,感觉自己像是跑了一场马拉松。
他赢了。
以一种他做梦都不敢想的方式,赢得了自己上任以来最大的威望。
但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自己不是赢家。
只是一个站在聚光灯下,念着别人台词的木偶。
真正的导演,从始至终,都坐在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他看向张西范。
张西范已经站起身,正和高建低声交谈。
那个全厂闻名的“臭石头”,此刻在张西范面前,像个虚心求教的学生。
脸上,是混杂着敬畏与狂热的神情。
李怀德的心,沉到了谷底。
他明白。
从今天起,轧钢厂的生产大权,也易主了。
这间厂,真正的话事人,只有一个。
……
生产调度处。
高建带着一身的杀气,回到了自己的地盘。
他的脑子里,全是新的生产曲线,是刀具的切削速度,是润滑油的冷却参数。
他现在就要修改生产计划!
立刻!马上!
“小王,把所有车间的排班表拿过来!”
“老李,通知技术科,半小时后开会,重新论证三号和五号生产线的最大承载!”
“还有,把之前积压的特种钢订单全部找出来!”
高建的声音,在调度处的大办公室里回荡。
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激情和力量。
然而。
办公室里,十几号人,大多纹丝不动。
有的人在看报纸。
有的人在泡茶。
有的人干脆趴在桌上打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