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了!”
沈风的声音斩钉截铁。
“明天成立‘文昌巷保护与发展项目组’,我亲自担任组长!赵启明市长任副组长!”
“立刻请国内最顶尖的岩土工程和隧道专家,来北川!对这条地下通道进行一次最全面的安全勘探和评估!”
“还有,联系苏清雨的‘多图科技’!我需要他们技术把整个文昌巷和地下通道的数据,都给我做出来!”
“面向全世界,征集文昌巷的改造方案!我不管花多少钱,我只有一个要求,既要保住老街的根,又要打通城市发展的路!”
“我就不信,我们北川,找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沈风“保街修隧”的决定,在北川市的官场,引起了轩然大波。
支持者认为,这是市委书记高瞻远瞩。
反对者则认为,这是沈风在哗众取宠,好高骛远。
放着平坦的大道不走,非要去挑战一个技术和资金上都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是拿几十亿的投资,这不是浪费钱是什么?
各种议论,甚嚣尘上。
就连赵启明心里也没底,私下里都对沈风说心事。
“书记,这个方案,理想是理想,但现实的困难太多了。”
“万一,我是说万一,那个地下通道最后被证明没有利用价值,或者改造的成本,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范围,那我们该怎么收场?”
“到时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您在干部群众中的威信,也会受到影响。”
沈风拍了拍他的肩膀,笑了笑。
“启明,当干部怎么畏首畏尾,怕担责任,那还当什么官?”
“这件事,我意已决。所有的压力我一个人来承担。你只需要帮我把执行层面的工作做好就行。”
看着沈风坚定的眼神,赵启明不再多言。
在沈风的推动下,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国内最顶尖的隧道专家团队,很快就进驻了北川,苏清雨的“多图科技”,也派出了最精锐的技术团队。
就在北川市为了这条老街,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
一个不速之客坐飞机忽然到了北川。
来人,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一位副主任,名叫郑宏。
郑宏来北川的这天,天色阴沉,像是憋着一场大雨。
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都到机场迎接。
场面上的功夫,做得滴水不漏。
郑宏四十多岁,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身上有股特有的矜持。
他跟霄正国和沈风握手,脸上挂着笑容。
“沈书记年轻有为啊,北川在你的带领下,真是换了新颜。”
话是好话,但语气里却听不出半点温度。
晚上的接风宴,气氛同样诡异。
郑宏话不多,但句句话都带着说不出的怪味,听得人心里直发毛。
他放下筷子,看似随意地问:“听说,北川为了给高铁新城修路准备动一条叫文昌巷的老街?”
陪同的市长赵启明连忙解释:“报告郑主任,我们是为了城市的长远发展。而且,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方案,打算……”
“方案我听说了。”
郑宏打断了他,目光转向沈风。
“在地下挖一条隧道?这个想法很大胆,很有创新精神嘛。”
他嘴上说着“创新”,眼里的意味却截然相反。
所有人闭上了嘴不说话,沈风脸上挂着淡笑,看不出心里的想法。
“不过,”
郑宏慢悠悠地说:“像这种涉及老旧人防工事的改造项目,技术难度高,安全风险大。选择的合作单位,必须经过最严格的审查。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一句话,就给这件事定了性。
在场的北川干部,心里都是咯噔一下。
沈风端起酒杯,神色不变:“郑主任说得是。我们一定会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所有参与单位的资质都是公开透明,经得起任何调查的。”
郑宏笑了笑,没再说话,举起杯子,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宴会结束,送走郑宏一行人,沈风和赵启明走在市委大院里,晚风吹在身上,带着一股凉意。
“书记,这个郑主任,来者不善啊。”
赵启明忧心忡忡。
“他那话里话外的意思,明显就是冲着我们的隧道方案来的。”
“他不是冲着方案来的。”
沈风的眼神很冷。
“他是冲着我来的。”
赵启明一惊。
“林涛的背后站着的就是他们。现在,是主家来替自己的狗出头了。”
沈风的声音很平静,平静得让人心悸。
他这次来,名义上是视察江北高铁项目的筹备进展。
但他的真实目的,却远不止于此。
郑宏这个名字,在京城的部委圈子里,分量极重。
他不仅是发改委的实权领导,更是京城某个派系,重点培养的后备力量。
而他背后的那个派系,恰恰,就是林涛所属的派系。
林涛在北川吃了这么大的一个亏,被沈风拿住了命脉,沦为了一个“提线木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