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老街难题

作品:从县长秘书崛起|作者:林书豪|分类:都市|更新:2025-07-05 11:14:36|字数:4388字

在北川市的市中心,有一片保留着二百年前明清建筑风格的老街区,名叫“文昌巷”。

按照最新的城市规划,为了修建高铁,这条文昌巷必须被整体拆除。

规划图上,一条宽阔笔直的八车道马路将从文昌巷的旧址上横贯而过。

这个规划在市委常委会上全票通过。

老街的房子动不了,安全隐患极大,局里巴不得这地方一铲平除。

所有人都认为,牺牲一条老街是值得的。

当拆迁的公告贴出去后,却激起了文昌巷居民的强烈反对。

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在巷子口挂起了横幅。

“誓死保卫文昌巷!”

“滚出去!你们都滚出去!”

带头的,是一位名叫“周文海”的退休老教师。

他生在文昌巷,长在文昌巷,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是土生土长的北川人。

所有人都没当回事,个人的力量在发展面前,微不足道。

周文海带着几个居民代表,找到了沈风的办公室。

“沈书记,我们不是钉子户!”

“我们不要补偿,我们不要新楼房!我们就要守着我们的根!文昌巷要是没了,我们北川的历史就断了!”

老人的话说得情真意切,让沈风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赵启明陪同接见,但是他的态度很坚决。

“周老师,您的心情我理解。”

“但是,城市发展总要有所取舍,绝不能因为一条老街就停滞不前!”

“你也知道每年文昌巷的火灾和爆炸起码也有二例,除了拆迁外,没有任何的办法了。”

赵启明说的是大局的道理。

周文海浑浊的眼睛闪过一丝不忍。

他当然知道。

可是,文昌巷是他的根啊。

是他一辈子长大的地方。

文昌巷如果没了,还怎么落叶归根?

沈风挥手让赵启明冷静,亲自给几位居民倒上水。

“老先生,大家的心情我明白。这件事,市委、市政府一定会慎重考虑,绝不会简单粗暴地处理。”

“请大家相信政府,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一定能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送走周文海一行人,办公室里,只剩下沈风和赵启明。

“书记,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赵启明皱着眉头。

“高铁项目那边催得紧,这条路要是通不了,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到时候我们没办法向省里交代。”

“启明,”

沈风看着他问道:“你觉得一座没有了记忆的城市就算建得再高,再漂亮,它还有灵魂吗?”

赵启明愣住了。

他没想到沈风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

“我……”

赵启明一时语塞。他是个雷厉风行的实干家,习惯了从效率和结果出发看问题。但沈风提出的,却是另一个维度。

“规划,是人定的,就可以改。”

沈风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车水马龙。

“发展必定会碍了一些人的路,也必定会抛弃他们,但是别用这样上纲上线的法子。”

“如果他们被逼到绝境,做出什么事情,那这样的发展,宁可不要!”

沈风转过身,目光坚定。

“这件事,我来亲自负责。你去告诉工程队,文昌巷的拆迁工作无限期暂停。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案之前,谁也不准动那里的一砖一瓦!”

赵启明看着沈风,他再清楚不过,沈风做这个决定,要顶着多大的压力。

这不仅是跟几十亿的工程进度在对抗,更是跟整个官场的惯性思维在对抗。

“好!书记,我听您的!”

赵启明重重地点了点头。

“我这就去安排!我陪您一起,啃下这块硬骨头!”

接下来的几天,沈风推掉了所有不必要的应酬和会议,一头扎进了文昌巷。

他没有带秘书,也没有通知区里的干部,就像一个普通的市民穿着便装在巷子里微服私访。

他越是了解,就越是发现这里的人持反对态度。

这样的情况下,这条老街不能拆。

可是,那条关系到未来交通又该怎么办?

沈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这天晚上,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对着那张巨大的城市规划图,一看就是大半夜。

图纸上,文昌巷就像心脏上的一块小小的“血栓”,堵住了那条通往未来的“大动脉”。

无论怎么看,都只有“切除”这一个选择。

沈风烦躁地揉了揉太阳穴,目光无意间,扫到了墙角的一个布满了灰尘的档案柜。

那是市政府搬迁时,从旧档案馆里搬过来的一些无人问津的故纸堆。

鬼使神差地,他走了过去,打开了一个抽屉。

里面是一卷卷已经泛黄发脆的旧图纸。

他随手拿起一卷,吹开上面的灰尘打开。

那是一份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北川市的地下管网和人防工程图。

图纸的绘制还很粗糙,用的是最原始的鸭嘴笔和墨水。

沈风的目光在图纸上移动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从县长秘书崛起》,方便以后阅读从县长秘书崛起第112章 老街难题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从县长秘书崛起第112章 老街难题并对从县长秘书崛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