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医疗卫生
江口县着力构建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在县级层面,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拥有核磁共振、64排CT等先进医疗设备,能够开展心脏介入、脑肿瘤切除等复杂手术;县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了省级重点专科3个,在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在乡镇和村级,实现了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每个乡镇卫生院都配备了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基本医疗设备,具备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村级卫生室“一村一室”达标率100%,乡村医生定期接受业务培训,能够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等服务。同时,积极推进医共体建设,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为龙头,与乡镇卫生院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实现了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的共享,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全面落实医保报销政策,推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00余个,重点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70%以上,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此外,江口县还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等工作,有效提升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全县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三)文化事业
江口县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均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为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县文化馆每年举办各类文艺培训、展览、演出等活动200余场次,内容涵盖舞蹈、音乐、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培训文艺骨干3000余人次,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图书馆藏书量达12万余册,开通了数字图书馆服务,读者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随时随地借阅图书,实现了线上线下阅读资源的共享;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反映江口历史文化的文物,通过举办“江口历史文化展”“民族民俗文物展”等主题展览,生动展示了江口的发展历程和民族文化特色,成为人们了解江口的重要窗口。
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每个村都建有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和健身设施,文化广场成为村民开展广场舞、篮球赛等文体活动的主要场所;农家书屋藏书丰富,涵盖了农业技术、文学艺术、科普知识等多个类别,为村民提供了学习知识、提升技能的平台。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下乡”“戏曲进乡村”“非遗展演”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年均演出300余场次,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基层、贴近群众。同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建立了非遗传承基地10个,培养非遗传承人50余名,土家族古法造纸、苗族银饰锻造等非遗项目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发展,让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形成了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杭瑞高速、铜大高速穿境而过,实现了与周边城市的快速通达;县乡道路全部实现油路或水泥路硬化,通村公路、通组公路覆盖率均达到100%,农村公路“组组通”工程全面完成,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同时,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对县乡道路进行提质改造,打造了多条美丽农村路示范线路,不仅改善了交通条件,还串联起了乡村旅游景点,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在水运方面,依托锦江航道,规划建设了一批码头和水运设施,为水上旅游和货物运输提供了新的途径。此外,随着铜仁凤凰机场的不断发展,江口县与全国各地的空中联系也更加紧密,进一步提升了区域交通的便捷性。
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重点水利工程。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通过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安装净化消毒设备等措施,保障了群众的饮水安全;完成了太平河、闵孝河等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新建和加固堤防50余公里,河道防洪能力显着增强,有效保护了沿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积极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灌溉条件,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建成了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5座,完成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实现了城乡供电一体化。通过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设备智能化水平,有效解决了农村低电压、供电可靠性差等问题,满足了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的用电需求。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4G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5G网络在县城和重点乡镇全面铺开,光纤宽带入户率达到95%以上。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群众能够及时获取各类信息,享受现代数字生活带来的便利,为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