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中部,有一颗闪耀的生态明珠——江口县。它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历史底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蓬勃的发展活力,吸引着八方来客,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和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一、自然地理:山水相依的生态画卷
(一)地理位置
江口县地处东经108°30′—109°06′,北纬27°27′—27°58′ ,总面积1869平方公里 。它东与铜仁市紧紧相邻,南与黔东南州岑巩县紧密相连,西与石阡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北抵松桃苗族自治县 。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贵州不同地区的重要节点,是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关键地带 。它是交通的枢纽,多条交通干线穿境而过,如杭瑞高速、铜大高速等,让江口县与外界紧密相连,不仅促进了物资的流通,更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二)地形地貌
江口县的地势由西、北、南三方向东倾斜 ,呈现出独特的地形风貌 。境内最高点凤凰山海拔2570.5米 ,高耸入云,云雾常常缭绕在山峰之间,仿佛人间仙境 ;最低点新寨村矮埂仅275米 ,形成了明显的地势落差 。山峦重叠,沟谷纵横,溪河密布 ,构成了这里独特的地形景观 。西北 - 东南部是中山峡谷区,山势陡峭,层状地形明显,山谷幽深,溪流在峡谷中奔腾而过,溅起层层水花 ;中部是低山宽谷区,地势平缓开阔,山间盆地中稻田成片,每至秋季,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散发着丰收的气息 ;东部是低山丘陵河谷区,起伏的丘陵与蜿蜒的河谷相互交织,形成了优美的田园风光 ;南部是岩溶化低山丘陵区,峰丛、槽谷、溶洞、暗河等喀斯特地貌发育,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三)气候特征
江口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年均气温16.2℃ ,既没有夏日的酷热难耐,也没有冬日的严寒刺骨 。年平均日照时间1257.3小时 ,充足的阳光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无霜期长达288天 ,让这片土地常年充满生机 。年均降水量1369.6毫米 ,充沛的降水滋润着大地,使得这里植被繁茂 。年均相对湿度81% ,空气湿润,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受梵净山的影响,小气候特点突出 ,在山区,常常会出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妙景象 。春天,万物复苏,漫山遍野的花朵竞相开放,五彩斑斓;夏天,山林郁郁葱葱,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天,层林尽染,枫叶如丹,美不胜收;冬天,虽然没有北方的银装素裹,但山间的云雾和偶尔飘落的雪花,也别有一番韵味 。
(四)自然资源
1. 生物资源:江口县的森林覆盖率高达77% ,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 ,是一座天然的绿色宝库 。梵净山被联合国接纳为“人与生物保护圈”区网成员 ,这里是生物多样性的天堂 。有1200多种植物在这里生长繁衍,名贵中药材有天麻、黄莲、杜仲、银杏、当归等 ,它们不仅具有药用价值,更是大自然赋予的珍贵财富 。动物种类也多达300多种 ,珍稀动物黔金丝猴、华南虎、大鲵等在这里栖息 。珍稀树种珙桐、贵州紫薇等,见证了岁月的变迁 。还有大片的冷杉林、黄杨林、水青冈林 ,它们构成了梵净山独特的森林景观 。生长着灵芝、猴头菇等数十种真菌 ,它们在山林间悄然生长,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
2. 水能资源:境内年平均自然降水20亿立方米 ,年经流量15.63亿立方米 ,水能理论蕴藏量18.41万千瓦 。全县泉眼283处 ,可供开发利用的达253处 ,水质达到国家水源标准一、二级 ,多处泉水被国家有关部门鉴定为国家级优势饮用天然矿泉水 。发源于梵净山的太平河、闵孝河、桃映河、车坝河等几十条大小河流贯通全县 ,于县城处汇成锦江 ,形成长江上游沅江水系的主要支流 。这些河流不仅为居民提供了生活用水,还为水电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
3. 矿产资源:江口县地下矿藏种类繁多 ,分布相对集中 。截至目前,已发现有金、铜、硫铁、钼、磷、重晶石、玉带石等30余种 。其中硫铁、磷、粘土、重晶石储量丰富 ,可供大规模开采 。黄金、玉带石的开采加工已初具规模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为江口县的工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
二、历史沿革:岁月沉淀的文化脉络
(一)先秦时期
江口地域最早初形于春秋战国时期 ,那时它隶属楚黔中 。在这个时期,当地的先民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文化 。他们以农耕、渔猎为生,与自然和谐相处 。虽然地处偏远,但已经开始与外界有了一定的交流 。当时的楚文化对这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到,一些器物的风格与楚文化有着相似之处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