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属革命老区沿河自治县基本情况概述

作品: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作者:南岳清水湾|分类:历史|更新:2025-07-02 16:26:40|字数:10394字

在华夏大地的西南边陲,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市北部、乌江下游的这片土地上,镶嵌着一颗耀眼的明珠——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它不仅有着“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的美誉,更是一座融合了自然美景、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的魅力之城。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位置境域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北纬28°12′45″—29°05′23″ ,东经108°03′49″—108°37′53″ 。其南北长98.28千米,东西宽53千米,县域面积2483.51平方千米。从地图上看,它宛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雄踞在贵州高原的东北边缘。北部、东部分别与重庆市彭水、酉阳县接壤,西北部与遵义务川县毗邻,是黔、渝、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 。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贵州与周边省市的重要节点,在区域经济交流与文化融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商贾往来、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见证了无数的商贸繁荣与文化交流,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印记。

(二)地形地貌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交错地带。其地势呈现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低的态势,由西北、东南向中部乌江河谷倾斜,形成了南宽北窄的狭长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巍峨高耸的山峰,又有深邃幽静的峡谷,还有广袤肥沃的河谷平原。最高峰是位于县西北角塘坝乡鱼溪困龙山驾鹰岩,海拔1462米,它宛如一位巨人,俯瞰着这片土地,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最低点在县北部洪渡镇王坨村乌江出境处,海拔225米 。全县山峰众多,平均每平方千米3.6座,岩溶地貌显着,峰丛、峰林、溶沟等岩溶个体星罗棋布。这些奇特的地貌景观,是大自然历经数亿年精心雕琢的杰作,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也为地质学家提供了天然的研究样本。

(三)气候条件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热,雨量充沛,温度高,霜期短,但日照不足。多年平均气温17.5℃ ,1月平均气温6.3℃ ,7月平均气温28.2℃ 。这种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四季都充满生机与活力。无霜期年平均311天,年均日照时数1191小时 ,年平均降水量1166.5毫米 。降水分布上县北部多于南部,全年最多为西南风,多年平均风速0.8米每秒。温和的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里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家园。同时,充沛的降水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使得这里成为贵州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

(四)自然资源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自然资源丰富,犹如一座天然的宝库。矿产资源种类繁多,重晶石储量70万吨,铅锌矿石储量153万吨,铁矿储量871万吨,谯家烟煤查明储量2306万吨 。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当地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水能理论蕴藏量9786.68万千瓦,可开发建站72处,装机容量4170.87万千瓦 。乌江作为这里的母亲河,不仅孕育了灿烂的文明,还蕴藏着巨大的水能资源,一座座水电站的建立,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脊椎动物有85科309种,陆栖寡毛类动物有2科3属19种 。这里是生物多样性的天堂,各种珍稀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自然画卷。

二、历史文化

(一)历史沿革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活动。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古老的先民们在这里留下了众多的遗迹和文物,见证了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春秋属楚,战国一度入秦,后又归楚,秦代属黔中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历经了多次朝代更迭和行政区划的调整,每一次变革都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蜀汉置汉复县,沿河县分属汉复和万宁。唐时先置务川郡,后改思州,沿河属之。元置沿河佑溪长官司,元、明、清时期县城均为土司驻地,民国三年改为沿河县。1934年,在沿河境内建立10个区、30个乡苏维埃政府,这片土地成为了革命的热土,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1949年12月29日,沿河解放,1986年设沿河土家族自治县,2011年属地级铜仁市。

(二)红色文化

1934年,贺龙、夏曦、关向应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在枫香溪(后划归德江)召开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决定以沿河为中心建立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同年7月,在沿河铅厂坝召开“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建立苏维埃革命政权——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 。在这片土地上,红军战士们与当地群众并肩作战,开展了土地革命等一系列斗争,打土豪、分田地,让广大贫苦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沿河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如今,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成为了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方便以后阅读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铜仁市属革命老区沿河自治县基本情况概述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铜仁市属革命老区沿河自治县基本情况概述并对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