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江波守寨

作品: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作者:以空空|分类:历史|更新:2025-07-02 10:05:20|字数:10866字

见这群溃兵全部趴伏于地上,张辽、张和因为人手太少,也没有精力去收降,只是在此静静看押着。

没过多久,教导旅跑步而来,根据张辽的命令分成两列,将这群溃兵彻底包围,然后派出士兵收缴地上的武器,用绳索将俘虏串成一串串。

清点人数后发现,除了数十人在慌乱中被踩踏而亡以外,3000多人竟,无一人漏网。

战死者只有两人:一个是主将刘武,一个是擎旗兵。

至于如何安置这群俘虏,就不是张辽该操心的了。

只见教导旅旅长何冬,直接命令一个团的士兵,全副武装地押送,这些被串成一串串的俘虏,顺着官道原路返回。

张辽三人正准备商议下一步计划时,杨平派来的传讯兵,递上了杨平用帛书书写的正式任命状。

张辽看着帛书上,那带着标点符号的简体汉字,将其递给旁边的张和。

于是张河大声念道:

"兹任命:张辽、张文远为护民军团东部行军元帅,近卫战车营、教导旅、混编后勤营、何曼所部3000人、黄邵所部3000人,尽归其统帅。

作战目标为攻取平舆县,驱走或歼灭桥蕤所部五千精锐,向东阻挡袁术大军。

作战方案由张辽全权负责,各部应无条件遵从!

护民军团都督杨平!"

张辽接了命令以后,手持帛书面向西北而立,神色庄重地行礼说道:"辽,领命!定不负都督所托。"

张和、何冬等在场的团级以上军官,纷纷向张辽行军礼:"参见元帅!"

张辽回礼,说道:"蒙都督看重,令辽统领万余大军征战一方,辽,定当与诸位同心协力,完成都督制定之作战任务。"

作为护民军团的中高层军官,在场的人都知道杨平有多看重张辽,同时张辽也有"百骑破曹营"的战绩,对其能力也是表示认同。

皆齐声回答道:"我等定当遵从元帅将令!"

于是,张辽就开始布置作战任务。

因为确定后边有近万步兵将会赶到,张辽综合一下今日各部的行军距离,随即命令在此地安营扎寨,让士兵好生休息,明日再行出发。

同时命令刘处带领一队骑兵前出30里,为大军探查敌情。

在张辽布置安营扎寨的时候,南方100多里外的北宜春县(今汝南县西南),刘辟看着前方那座低矮的小城,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刘辟在三月初三晚上决定吞并杨平部众后,就迅速制定了作战方案。

三月初四,便开始集结在平舆县附近的一万多青壮,同时派出使者到平舆县,言说自己获得曹操和袁术共同举荐,为汝南郡太守,将率部平定黄巾贼诸部,若有不殆之时,请桥将军出兵相助。

当时,桥蕤很懵,因为他没接到袁术的通知。但看曹操的上表原件后,表示会和自家主公商议。随后就派遣使者快马向寿春而去。

三月初五,刘辟各大营,陆陆续续集结的一万二千余大军,就从汝阳县(今汝南县)出发,向西行进了数十里,在北宜春县东部十里扎营。

而这个距离,已经达到了护民军团外围岗哨的警戒范围。

已经抵达北宜春县20多天的太平民团老营,根据杨平与刘辟四人的商议,驻扎在北宜春县西部。

加上路上收留的流民,整个大营有三万多人,共分为6个千户所,沿着汝河南岸一字排开。

北宜春县县城,是一个边长只有一里的小城,历经战乱,高度不到两丈的城墙已经残破得到处都是缺口。

作为太平民团老营的最东端,也是防备东部刘辟的前沿阵地,太平民团副都督陈皮就把指挥部设在了这个残破的小县城里。

作为跟随杨平一个多月的副都督,陈皮也接受了杨平"不做流寇做建设者"的思维。

这20多天时间里,虽然陈皮的主要工作,是领导着老营的人口在汝河南岸开荒种地,

但北宜春县的城墙却一直没有停下修缮的脚步——经过20多天的努力,总算是用泥浆、石块将夯土城墙上的几十处缺口全部补齐了。

而作为护民军团在汝南郡实际上的军事指挥者,老七团团长江波,也始终没有放松对老营青壮的军事训练。

特别是杨平的亲卫杨虎,带着杨平的命令回到汝南后,作为第一批太平民团团员的江波,已经成为汝南大营的实际控制者。

相比于杨平起步时的那十多位高级军官:

钟矛善于交际、有眼光;

齐峰足够忠诚、心思缜密;

牛庄忠诚、一根筋;

黄正、马河智商较高、学习能力较强;

而江波,则是这些人中思维最为灵活之人,为人极为跳脱,常有出人意料的想法。

比如杨平在魏家坞堡旁边的颍河里,下竹笼捕鱼的时候,江波就已经提议杨平建造竹筏,将捕鱼的竹笼放到河中间。

江波对得起他的姓名,水性也很好。当时杨平手下也就操练了百十号人,却直接给他调了20人,让他负责到颍河中间去捕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方便以后阅读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第66章 江波守寨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第66章 江波守寨并对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