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稳如老狗的杨平

作品: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作者:以空空|分类:历史|更新:2025-07-02 09:58:17|字数:10384字

杨张辽震惊过后,快马向前至城头十步远的位置,对杨平拱手行礼道:“杨都督,天雷之威,某已见识了。手下儿郎不懂事,都督莫怪。”

既然镇住你了,那就一切好说。杨平和煦地还礼说道:“天雷之威莫测,伤了文远将军手下儿郎,此乃杨平的不是。

平,这就安排手下给将军准备粮草、帐篷。天色已晚,将军还是赶紧追回惊马。”

张辽道谢后,迅速带着十几位骑兵开始去追捕四散受惊的战马。直到深夜时,才借着月光在北城门前一里地位置扎起了小营。

清点损失后,张辽一阵心疼:80多匹马只追回了40多匹,折了一半。骑兵没有马,就是没牙的老虎!

张辽告辞去追马后,黄正和牛壮匆匆登上北城门,询问刚刚轰天雷炸响之事。

旁边的杨虎奉命给二人解释,这位第二次使出神仙手段的年轻人讲得手舞足蹈,却屡屡说不到正点上。

不过黄正和牛壮倒是听懂了:不就是并州狼骑飞扬跋扈,羞辱我家都督,我家都督用轰天雷震慑了他们!

相比于牛壮,黄正想得更多些,他知道是杨平请刘辟派出使者邀请吕布来许县方面支援的,

于是问杨平:“都督,此番不会伤了两家和气吧?”

杨平没有回答,而是看着张辽消失后,带着二人下了城墙,才说道:“你们记着,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式,应付着这些跋扈惯了兵痞,一定要用手段震服他们,这帮混蛋玩意儿才会听人话!”

黄正二人表示:多谢都督教导,我们受教了!

回临颍县衙门的路上,黄正讲述了攻取两个坞堡后的收获,牛壮不时补充。

在得知收入了近一万二千石粮食、3000多匹布匹后,杨平心中乐开了花——有了这些物资,就是在临颍城守上3个月也没问题。

于是他命传令兵,传令道:除了南城门,把东城门也堵死;除了军刺小队在城外游弋,护民军团所有人全部撤回临颍城内,没有他命令,一兵一卒不得出城。

杨平打算关起门来好好过日子——既然张辽来了,吕布肯定也在后边,整个颍川郡就交给吕布和曹操这两个死敌血拼去吧。

用一句现代的话形容杨平,那就是他稳如老狗!

(不是杨平不想出去浪,而是实力不允许!)

回到临颍县衙,黄正仔细向杨平讲述了攻克郑家务堡的过程,牛壮同样仔细讲述了攻克陈家务堡的过程。

两人都对竹制三弓床弩和投石机的威力表示认可。

黄正最后总结道:“都督,有了可快速部署的三弓床弩和投石机,这天下任何一个坞堡,在我们护民军团面前都是待宰的羔羊!”

牛壮也点头认同。

杨平严肃的则告诫二人:“这天下没有绝对的事情,任何一种武器都有优势和弱点。

等着吧,等我们用这两种武器多了,敌人肯定能找到破解之法。而且,这两种武器也很好制造,敌人很快也会拥有,你们要想办法来应对这两种武器!”

黄正表示自己会研究的,而牛壮就只能挠头了。

看着牛壮的窘态,杨平也不说什么,只是不着痕迹地转变话题,“两场攻城战,将士们伤亡如何?”

黄正总结道:“郑家坞堡阵亡11名士兵,伤60多人;陈家坞堡伤亡稍多,阵亡23人,伤50多人。”

这些伤亡在杨平承受范围内,对护民军团影响不大,倒是经过今天的3场仗下来,近卫旅算是彻底经历了战阵,稍加休整、补齐武器装备后,就能达到这个时代军阀军队的平均水平。

甚至因为有强大的纪律约束和心中朴素的信仰,这支能走出整齐队列的军队,能承受的伤亡率绝对超出同时代军队。

杨平算是彻底有了一支拳头部队。

对于黄正和牛壮,杨平极为看重:两人忠心没得说,能力上,牛壮除了比常人勇武些,其他方面实在乏善可陈;

黄正则得益于爹娘给的智商,学习能力十分突出。

于是趁着空档,杨平又开始给二人上军事课。

半个时辰后,安置好近4000俘虏、以及大批物资的军团司马钟矛,带着马河、袁培、王五、郑春、何冬等团级以上军官来到县衙,杨平开始每晚的例行会议。

会议首先总结了颍河桥南野外围歼战及攻克郑家、陈家坞堡的战斗。

杨平给这些军官们逐个分析,指出战斗中的不足及可优化之处。

在这个时代,兵法、战阵都是高门世家乃至武将世家垄断的,根本不会外传。

杨平这种毫不藏私的教导,给手下讲述军事理论、兵法战阵,手下军官们都知道这是何等珍贵,听得极其认真。

甚至黄正、马河等识字较多的军官,还拿出木牍,用简体汉字做学习记录。

战斗总结结束后,由军团司马钟矛做缴获物资报告。

经历过战争洗礼、已相当成熟的钟矛,也为两个坞堡丰厚的缴获心花怒放,面带喜色地对在场团级以上军官通报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方便以后阅读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第26章 稳如老狗的杨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第26章 稳如老狗的杨平并对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