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安南之行

作品:有了空间还怕啥,潇洒自在过一生|作者:倪湾湾的书|分类:古言|更新:2025-07-02 06:51:32|字数:9756字

王善一听有盐,眼睛都亮了。能长途运输,耐放又好出手的大宗货物,就是那几样,食盐、黄糖、粮食、瓷器、茶叶、丝绸。她问白先生:“这边的盐品质如何?产量多大?朝廷有没有专人管制?有没黄糖、瓷器之类?我跟西北的袁氏商队熟悉,想带一些回都城。”

白先生看她两眼:“那你可问着了,安南的盐都是海盐,这边人少海水干净,盐的品质极好,产量也大,一斗盐才三十文钱,拉到都城去,价格可要成几倍增长。朝廷不管,路太遥远了,不够运费,再说,安南府兵数量多,离朝廷远,军饷筹措不易,朝廷开恩,允盐业自治。安南也有糖,这边的气候适合种甘蔗,恰是黄糖的重要产地。老夫的家乡一大半是种糖蔗的,产量很大,几家共用一套工具,都会制糖。这卖糖,可比种稻米和木薯强多了。不过,瓷器可没什么好的,都是粗制陶瓷,全指着买江南商队拉过来的瓷器呢。你要是想带货,还是带些特有的海贝、珊瑚、红木、香料之类,物以稀为贵嘛。”

当天晚上回去很晚,也没来得及拜见白夫人。人家两口子见面,小别胜新婚,不得卿卿我我一番,自己就不去煞风景了。王善一躺在白先生家的观景楼上,感受着安南的夜晚。时近中秋,明月清辉,能见院子里种了许多椰子、木瓜树。海风习习,叶子轻响,十分舒爽。

安南的天亮得早,城门开得早,安南居民很多出城捡海。王善一好奇得很,一大早起来,跟守门人交待一声,问清了去海边的路,骑了马出城,她也捡海去了。海边多是妇人和儿童,也有老头老太太,赤着脚,背着竹篓,手里都拿着铁夹子或小铲子,翻捡着海边大大小小的石头和海藻。也有孩子拿了小铁铲,寻找可能有海鲜的海滩小孔,挖贝壳呢。

王善一问了好几个妇人,她们都听不懂她的永安官话,只冲她微笑摆手。小孩子们偶尔对她投来好奇的目光,不过,大家手里还有活儿,这可是重要的生活来源呢。

后来有一个面相和善的老先生,走过来跟王善一搭了几句话。老先生姓乔,有六十上下,年轻时候在北方做过生意,会说永安官话,大致能互相交流。乔老先生眯起眼,上下打量这个年轻后生,刚听他说话就知道是外地人,圆领长袍,穿着布凉鞋,这身打扮如何能赶海呢?

乔老先生叹口气,对王姓后生道:“这位公子,你没听说过,能上山莫下海吗?你外地人,想赶海要带工具,要带些专用药草。这海边的好多鱼都是凶猛长牙的,螃蟹的大夹子也不是吃素的,你敢徒手去捉,看它们不咬你,咬着了还不容易松口。万一伤口发炎,必受一场大罪。还有些鱼和水母都是有剧毒的,外地人不认识,这些东西还擅长伪装,万一不小心被它们刺伤,轻者剧痛无比,重者还有要了小命的呢。安南渔民手里,都有祖传药方,配了一些解毒和止痛止血的药草,能解大部分的鱼虾之毒。”

王善一受教,把衣襟掖入革带,脱了鞋,拿了两粒金豆子赠给老先生,跟着他赶海,不为收获,就图个体验生活。老先生早年经商,家境富裕,赶海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主要为了锻炼身体,也并不为了生存。现在收了人家的赠礼,也乐意跟小公子相处,看见了鱼虾蟹贝,就把夹子递过去,指导王公子捕虾捡贝,过过手瘾。两人相谈甚欢,听说王善一要收一些干海货带回都城,老先生还说家里儿子们干得就是海货生意,让她有需要的时候可去安南城海市找乔真海货行。只要报乔老先生的名号,肯定给她最好的货。

喜欢有了空间还怕啥,潇洒自在过一生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有了空间还怕啥,潇洒自在过一生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有了空间还怕啥,潇洒自在过一生》,方便以后阅读有了空间还怕啥,潇洒自在过一生第67章 安南之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有了空间还怕啥,潇洒自在过一生第67章 安南之行并对有了空间还怕啥,潇洒自在过一生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