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正也注意到李奇面上的神情变化,嘴角微扬。
然而想到李奇即将离去,心中亦生几分不舍。
好不容易确认了儿子的存在,嬴正决心尽力修复父子关系。
幸运的是,李奇已有子女,这也让嬴正有机会维系亲情,这种感情超越权势,纯粹属于血缘之亲。”有事即奏,无事退朝。”
李高高声呼喊。”启奏大王。”
王绾站起身,朗声道:“韩地已平,归入我大秦版图。”
“冯去疾大人已赴李境处理正务,韩地事务现已妥当,税赋亦与咸阳对接完毕。”
王绾毕恭毕敬地汇报。”韩地稳定,冯去疾与韩非功不可没。”
嬴正沉稳说道,“相邦可记下二位功绩。”
“臣遵旨。”
王绾行礼后落座。
朝议开始后,群臣纷纷启奏各类国事。
李奇坐在一旁,心不在焉。
若要说他有什么要奏报的,也只是刚到时建议将任嚣调至军中担任主将,嬴正对此未置可否,表示同意。
随着时间推移,朝会进入正轨。
然而,李奇几乎快支撑不住睡意。
他并不知道,高位上的嬴正始终默默注视着他。”这孩子。”
嬴正暗自感叹,“战阵生活惯了,在这里竟显得如此倦怠。”
尽管心中无奈,嬴正却开口道:“这些小事不必再说了,四国使节何在?”
“回禀大王……”
“四方使者已在偏殿等候大王接见。”
蒙逸上前禀报。
嬴正微微点头,“宣。”
话音刚落,蒙逸即刻向殿外的侍卫示意。
此刻,李奇也从半梦半醒中清醒过来。”终于开始正事了。”
他心中暗忖,对接下来的情节充满期待。
不久,四位身着异国官服的使者步入大殿。
他们分别是如今中原除秦国之外剩下的四个国家的使节——魏、齐、楚、燕。
四位使者入殿后,齐齐行礼道:“外臣拜见秦王。”
众人并未因身份悬殊而表现出应有的谦卑,显然事先已达成某种共识。”免礼。”
嬴正略作审视,目光落在燕国使者燕丹身上片刻,随即移开。
他并不意外这种态度。
燕丹曾与他一同作为人质居住李国,虽然过去燕丹的地位确实高于自己,但时过境迁,如今两人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燕丹望着眼前君临天下的嬴正,内心泛起复杂情绪。
当年他们在李国为人质时,彼此地位相当,甚至燕丹还占据优势。
然而今非昔比,嬴正已成为雄踞一方的秦王,而自己依旧只是个名存实亡的储君。
想到这里,燕丹不禁心生怨恨,却也只能将这份不甘归咎于父辈的庇荫仍在延续。
若非父亲健在,他或许早已登基称帝。”今晚你们四国使者前来咸阳朝见,所为何事?”
嬴正目光如炬,声音威严地问道。”今日我们四人前来,皆是奉本国君主之命,特来与秦王商议魏国事宜。”
燕丹上前一步,语气中透着几分傲慢。
他似乎觉得,此时四国联手,已足以抗衡强秦,因此语气间颇多挑衅之意。”燕丹此人,当真令人齿冷。”
李奇暗中冷笑。”关于魏国之事,还有什么好谈的?”
嬴正冷冷扫过众人。”多年来,秦国以暴虐手段灭韩、亡李。”
“如今魏国亦处于秦军虎视眈眈之下。
为求天下太平,恳请秦王承诺停战,停止攻打魏国。”
燕丹神情严肃地道。”燕丹。”
“你是要戏弄寡人吗?”
嬴正怒极而笑。
这燕丹一如既往地天真,令人生厌。”秦王此言何意?难道连‘暴虐’二字,也要强行辩驳不成?”
燕丹亦面露愠色。”寡人的心思,还需要向你解释吗?”
嬴正轻蔑一笑。
接着,他的目光转向李奇。”上将军。”
“不妨向这些使者讲讲我大秦为何出兵。”
嬴正吩咐道。”是。”
李奇毫不迟疑地起身。
他最擅长的就是这种场合。”不知阁下代表哪一国入秦?”
李奇平静地看着燕丹问道。”自然是我燕国前来,为魏国讨回公道,也为贵国承诺一份保证。”
燕丹答道。”如若秦王今日未能给出明确答复,我四国绝不会袖手旁观。”
燕丹正色道。”燕太子丹。”
“本将记忆中,似乎并无此事吧。”
李奇冷笑一声,目光如刀般刺向燕丹:"当年李国攻打你燕国时,是谁接连派使者向我大秦求援?若非我大秦出手,你的燕国恐怕早已不复存在!"
燕丹神情镇定,语气中透着几分傲然:"往事已矣,秦国出兵助我,燕国亦有所回报。
李国攻打燕地之举,最终也遭到了应有的惩罚,此事不必再提。”
"回报就能抵偿一切吗?"李奇微微一笑,话语间带着玩味,"我大秦征伐韩、李,每一步都有正当理由。”
"韩军在大秦支援燕国期间擅自侵入我国边疆,甚至杀害了多名边境将士,这不过是为李国攻燕制造机会罢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