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秦无奈之下,只能发兵讨伐韩国。
此举全因拯救燕国于危难之中,怎料到了你们嘴里竟成了侵略之举?莫非你忘了自己的燕国曾如何恳求我大秦出兵?"
"依我看,你们燕国倒真是不知感恩的畜生!若无我大秦相助,你们还能苟延残喘至今?还能在这儿虚张声势吗?早知今日,不如任由李国将你们彻底吞并,也好让你知道什么叫谦卑!"李奇怒吼着。
众臣随之哄笑,有人附和道:"燕国确实可笑!"
"当初不该插手燕国之事,就该让他们自食其果!"
"就是,活该 ** !"
燕丹脸色骤变,原本的自信被击得粉碎。
嬴正见状,满意地点点头,眼神满是赞许。
灭韩之战,师出有名。
大秦正是利用了李国进攻燕国这一契机,并得到了燕国的主动求助,一举击溃韩国。”很好。”燕丹深吸一口气,目光凶狠地看着李奇,"既然秦国灭韩是因为燕国的缘故,那么为何还要灭李?"
“这也能算名正言顺?”
燕丹怒气冲冲。”燕国难道无人可用了吗?”
李奇斜睨燕丹,带着几分轻蔑。”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燕丹脸色骤变,显然被这句话刺痛。”本将受命镇守韩国,李魏两国派刺客行刺,若非及时脱险,连同冯去疾大人在内的九卿可能已遇害,这事难道你不晓?”
“趁我和冯大人休养之时,李魏联合二十万大军攻打我国。”
“这也叫名正言顺?”
“燕使,你来给我解答一下?”
“他们是名正言顺吗?可有正当理由?”
李奇冷笑,反问燕丹。”你……”
燕丹被连连质问,一时语塞。
他没想到李奇如此咄咄逼人。
看看周围其他国家的使节,一个个低头沉默。”燕使,听我说。”
“李魏进犯我国,冒犯我朝尊严。”
“若非我军奋起反击,李魏早已侵占我地。”
“秦国讨伐李魏,理所当然。”
“若燕国真要助魏,秦国自当应战。”
“还有楚、齐两国,若出兵相助魏国,秦国依旧奉陪。”
“但须知,只要你们中有一国胆敢相助魏国,便是与我秦国为敌。”
“日后若我国出兵讨伐你们,也是名正言顺。”
李奇冷眼相对,大声警告燕丹及其他三国使者。
此言出口,四国使者皆面露惊恐。
尤其魏国使者,听出李奇言下之意,秦国灭魏势不可挡,当场面色惨白,瘫倒在地。
其余三国使者亦神情凝重。
他们都听明白了李奇的话:若是胆敢助魏,便是与秦国为敌,将来秦国攻打他们也属正当。
面对这 ** * 的威胁,他们除了心生畏惧外,毫无办法。
大秦如今国力鼎盛,天下无双,任何一国都无法匹敌。
单凭一国之力对抗大秦,无异于自寻死路。”这些便是各国使者。”
“荒谬至极。”
“竟敢威胁我国,简直可笑。”
“上将军此言甚是。”
“我大秦灭韩、灭李,皆名正言顺,世人皆知。”
“日后灭魏,亦会同样如此……”
满朝文武见四国使者神情萎靡,无不放声大笑,彰显国威。
许久后,燕丹平复情绪,愤然望向李奇。
随后,他转向高座上的嬴正:“秦王,难道秦魏之间真的没有转圜余地了吗?”
“魏国当年兴兵犯秦,实因李国挑拨所致,如今李国已亡,为昔日之举付出了代价,还望秦王能网开一面,放过魏国。”
此番,经李奇一番质问,燕丹语气不再如往日般咄咄逼人,反而多了几分祈求。”李奇所言,即是我大秦之意。”
我大秦,必将灭魏。
嬴正冷言道,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此次四国使者前来,正是为了迫使大秦放弃攻魏,并争取一个承诺。
一旦嬴正应允,待使者离去,天下定会传言大秦放弃伐魏,届时若再起战端,便无正当理由,而他国出兵支援,也合情合理。
这便是国与国间的暗流博弈。
毕竟,若魏国被灭,其余国家也会陷入唇亡齿寒的危机,大秦吞并三晋之后,必然不会停下脚步。”嬴正。”
见嬴正全然不顾及旧交情,燕丹心中满是怨恨。
然而,若嬴正知晓其心思,恐怕依旧会认为燕丹过于天真。
国与国争斗,生死存亡之际,个人颜面又有何意义?
魏国使臣跪伏于地,声音颤抖:"秦王在上,昔日我魏国受李国挑拨,无奈出兵攻秦。
今我魏国国力衰微,实难抗衡强敌,愿以割地、赔银为代价,请秦王息怒罢兵。”
嬴正端坐殿中,神色冷峻。
他志在一统六国,岂会在意这些蝇营狗苟之事?目光一扫,对李高下令:"送客。”
李高高声宣旨:"四国使臣,退朝!"
齐楚燕三国使臣虽有不甘,却也只能黯然离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